1206 風向標志(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為歷史悠久,因為賽道特殊,因為難度巨大,這也使得這一站賽事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每位賽車手都渴望在這裡登頂奪冠,否則自己的冠軍拼圖似乎就永遠都不完整。
二是網球大師賽。
如果說蒙特卡洛大師賽的話,那建立於1987年;但事實上,1897年成立鄉村俱樂部之後,這裡就開始舉辦賽事了——
賽事時間,僅僅比法網晚了六年,甚至比四大滿貫裡的澳網還要更加古老。
從拉沃爾到比約伯格,再到貝克爾、穆斯特,然後到庫爾滕、費雷羅,數不勝數的紅土高手在這裡登頂。
而且,真正讓蒙特卡洛大師賽擁有如此特殊歷史地位的根本原因,還需要討論紅土的特殊性。
紅土本身的結構和特性就決定了,天氣、海拔、溼度等等的影響都非常直接也非常顯著。
在同一片球場上,晴朗、高燥的天氣下打球,球速相對更快並且彈跳更高;多雲、潮溼的天氣下打球,球速則相對更慢並且彈跳更低;而且,室內和室外的球速和彈跳也有明顯變化,環境因素始終客觀存在。
另外,一般來說,海拔越高,彈跳越低、速度越快;海拔越低,彈跳越高、速度越慢。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其中還需要考慮紅土材質、天氣狀況、網球品牌等等,但整體而言,趨勢確實如此。
從紅土賽季的幾項主要賽事來看,以球速的快慢和彈跳的高低為標準,由快到慢、由低到高依次排列,順序為:
馬德里,羅馬,巴塞羅那,蒙特卡洛。
簡單來說,馬德里球速最快,蒙特卡洛最慢;馬德里彈跳最低,蒙特卡洛彈跳最高。
其實,這並不陌生。
硬地,就有快慢之分,澳網是慢速硬地、美網是快速硬地;紅土,也同樣如此,馬德里是快速紅土、蒙特卡洛是慢速紅土,另外,傳統紅土是慢速,而綠土、藍土的話,速度則越來越快,彈跳也越來越高。
以“紅土之王”納達爾為標準,就能夠看出這些紅土場地存在著明顯差異。
對納達爾來說,顯然彈跳越高越高,球速則不是越慢越好,但整體而言,紅土的球速普遍來說不應該太快。
所以,從納達爾在上述四項賽事的奪冠次數就能夠看出區別,扣除傷病影響不說,這些區別是客觀存在的:
馬德里,五次。
羅馬,十次。
巴塞羅那,十二次。
蒙特卡洛,十一次。
也就是說,同樣是紅土,卻也不同,其中差異甚至比硬地和草地要更加明顯,天氣和環境的影響也更加直接。
哪怕是“紅土之王”納達爾,在同一個賽季裡,不同場地的狀態和表現也各不相同。
也正是因為如此,蒙特卡洛的特殊地位得到凸顯——
因為,蒙特卡洛的比賽環境、天氣條件、紅土屬性,和巴黎最為相似最為靠近,被譽為是法網風向標。
同時,蒙特卡洛也是法網熱身賽裡最重要最不容錯過的一站,場地就是最好的適應訓練賽。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