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豪華陣容(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F1來說,蒙特卡洛大獎賽是歷史最悠久、賽道最特殊、甚至可能是奪冠難度最大的一站賽事。
自然而然,沒有人願意錯過,不僅不會,而且還會全力爭勝。
對於網球來說,蒙特卡洛大師賽也同樣如此。
一來,蒙特卡洛為紅土賽季揭幕,正式拉開紅土賽季序幕,傷病是最少的時候,同時也是調整狀態的開端。
二來,蒙特卡洛的比賽環境和巴黎最為相似,在前往巴黎之前,就能夠提前適應場地和氣候完成調整。
三來,蒙特卡洛被譽為法網風向標,不僅僅是因為場地和環境相似而已,同時還因為這裡被譽為法網福地——
每年,在蒙特卡洛奪冠的球員,似乎都能夠得到庇護,不僅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紅土賽季,而且還能夠在法網擁有好運。
其實,職業球員們都應該相信,實力才是通往勝利的唯一鑰匙;但現實往往有些偏差,職業球員們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小迷信,一個動作一個物件能夠為自己帶來好運的話,他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比如,有些球員堅信,自己每次發球都必須使用不同的網球,表示全新開始,絕對不重複使用同一個網球。
但反之,有些球員堅信,前一個回合自己得分的話,那麼這枚網球就能夠給自己帶來好運,於是就要繼續使用同一顆網球進行下一分。
同樣都是迷信,但以兩種不同的方式展開,而且,在巡迴賽裡,大有人在。
蒙特卡洛,也是如此,「法網福地」,一個寧可信其有的迷信。
當然,「四巨頭時代」著實太過特別,2005年到2012年,納達爾在這裡完成難以置信的八連冠王朝,所以,在這裡討論「福地」什麼的,似乎也沒有太多意義。
但是,將時間往前追溯的話,則是另外一番面貌。
1993年、1995年、1998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蒙特卡洛大師賽的冠軍全部闖入法網決賽,其中五次順利登頂奪冠,只有2002年的費雷羅和2004年的科里亞遺憾在巴黎屈居亞軍。
另外,1994年、1996年、1997年、2000年,這四個年份的蒙特卡洛大師賽冠軍,在法網的最差表現也是第四輪。
從方方面面都能夠看出來,蒙特卡洛確實是法網風向標,同時也確實是法網福地,和其他賽事都不同。
當然,去年,也就是2014年,蒙特卡洛稍稍滑鐵盧了一回,瓦林卡在這裡擊敗費德勒摘下職業生涯首座大師賽冠軍,然而到了巴黎,卻在法網首輪爆冷出局。
這也成為公開賽年代裡,1972年伊利耶納斯塔塞(IlieNasase)之後,第二位在法網首輪出局的蒙特卡洛冠軍,事實上,納斯塔塞於1971年、1972年、1973年,在蒙特卡洛實現三連冠,而後在法網的成績分別為亞軍、首輪、冠軍,也就僅僅在1972年爆出驚天冷門。
儘管如此,這依舊不影響蒙特卡洛作為「法網福地」的存在。
和北美「陽光雙冠」一樣,每年前來蒙特卡洛參賽的球員,群星雲集。
事實上,蒙特卡洛因為摩納哥的特殊狀況,贊助資金並不多,賽事獎金也就稍稍高於羅馬大師賽而已,遠遠比不上「陽光雙冠」來得財大氣粗,和多哈、迪拜等等賽事相比也黯然失色。
也正是因為如此,2009年,ATP賽事改制,將魔都提升為一項全新大師賽,並且準備取消兩站大師賽的資格,最後保留下八項大師賽席位,這兩項遭遇「點名」的大師賽,正是漢堡和蒙特卡洛。
兩站賽事都面臨相似的問題,財政困難無疑
是其中之一;而且網球市場相對貧瘠也是一個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