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3 面對大師(第1/2頁)
章節報錯
“1:5”,所以呢?
儘管比分狼狽,但高文並不介意——
2008年法網決賽,納達爾對陣費德勒;2020年法網決賽,納達爾對陣德約科維奇,在大滿貫決戰紫禁之巔的舞臺上,納達爾在這兩場比賽裡分別送給老對手一枚甜甜圈,“6:0”清盤,完全沒有手下留情。
這,就是納達爾在紅土球場的能力。
所以,比分不重要,一點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比賽出現了什麼問題?這才是高文唯一需要關心的焦點。
更何況!
這還是訓練賽。
在這裡,需要說明一下,職業球員之間的訓練賽,其實和正式比賽沒有區別,同樣的流程同樣的規則:
一方先發球,緊接著另一方發球;然後率先拿到六局的一方勝利,如果“6:6”則進入搶七,等等等等。
但是,訓練賽終究是訓練賽,難道和正式比賽就一點區別都沒有嗎?除了勝負不計入正式比賽資料內之外。
有,當然有。
並不是說,訓練賽就不用心,隨隨便便應付,可以玩耍打鬧一下,所有教練和職業球員都明白一件事:
只有將訓練認真對待,才能夠達到訓練效果,才能夠將訓練內容轉變為自己的能力,並且運用於比賽。
真正的區別,不在於態度,而在於戰術——
可以這樣理解,訓練訓練,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訓練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所以,每次訓練賽前,教練團隊也會制定戰術,看看這場訓練賽的目的。
有時候,訓練球員的強項,試圖尋找手感;有時候,訓練球員的短板,希望能夠補足;另外還有時候,訓練球員的戰術組合,嘗試一些新鮮的、不同的、改變的戰術,將自己的現有武器進行排列組合。
像納達爾這樣的巨頭球員,往往都是後兩者,要麼訓練短板、要麼訓練戰術,嘗試一些正式比賽裡不會使用的戰術或者武器,透過一次又一次訓練賽慢慢打磨,然後再運用到實際比賽裡,開啟局面。
最簡單也最直觀的就是擊球落點分配。
在正式比賽裡,納達爾的擊球落點往往一直在變化,因為他知道高文的雙手反拍非常穩定,足夠犀利;同時,可能會稍稍側重正手,特別是在關鍵擊球的時候,透過朝著高文正手施壓的方式打破平衡。
但今天,在訓練賽裡,納達爾的擊球落點明顯朝著高文的反手集中。
當然,這可以說,納達爾在尋找自己的正手擊球手感,同樣也可以說,納達爾在測試高文反手的極限。
畢竟,這是訓練。
換而言之,一來,納達爾在集中攻擊高文最為擅長的反手位;二來,納達爾不斷嘗試全新的戰術組合。
同時,因為傷病困擾,現在納達爾也不再自己的最佳狀態,和高文訓練的同時,他也在調整也在摸索。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納達爾,憑藉著自己的紅土底蘊,就輕鬆拉開比分,遙遙領先,這才是問題關鍵。
可以肯定的是,紅土的腳步移動,這必然是其中一個原因,基本功確實不是三五天就能夠彌補差距的。
但僅僅只是因為如此嗎?
球場邊上,阿加西和桑普拉斯兩個人一直在不斷低聲交流著,等待訓練賽結束之後,再展開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