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後來再也沒有人能夠複製索德林的壯舉,包括索德林自己,次年法網決賽,再次面對納達爾,三盤繳械——

畢竟,五盤三勝制的比賽裡,延續三個小時的高頻狀態,而且還是面對納達爾,這幾乎就不可能。

但是,索德林給了所有球員一個警示:

進攻,這才是鑰匙。

對此,高文深表贊同。

從三殺德約科維奇到連續擊敗穆雷和費德勒,再到澳網擊敗納達爾,高文牢牢抓住了一個核心思想:

敢於下手。

作為挑戰者、作為衝擊者,如果自己都束手束腳,不曾擁有必勝信念,那麼在四巨頭面前確實沒有機會。

不過!

在紅土球場,面對納達爾,進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來,力量和速度的削弱,直接導致進攻效果下降,透過球質施加壓力的戰術,往往就會遭遇碰壁。

更何況,高文字來就不是強力進攻型別的球員,純粹發力的擊球威力本來就有限,所以更多需要透過旋轉、線路、落點、戰術來完成佈局,自然而然,進攻的威脅、效率等等都會受影響,壓縮回合併非易事。

二來,紅土球場的球速偏慢,這還將影響回合球的節奏,提速、變速的突擊,擊球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所以,費德勒的變奏打法在紅土就需要做出調整,往往需要更加耐心,依靠防守來為進攻贏得機會。

也就是說,在面對納達爾的時候,他們需要用進攻來壓縮回合、創造機會,避免納達爾建立優勢;但因為納達爾的頂尖防守能力和紅土球場對進攻威力的削弱,他們又必須透過防守的耐心周旋來尋找機會。

於是,一個死迴圈就誕生了。

一句話總結,如果高文準備用澳網的那一套來面對納達爾,在紅土上是沒有任何機會的,一點都沒有。

從比分就可以看出來了——

“1:5”。

高文在前,納達爾在後。

高文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如此狼狽了。

其實,比分不是問題,接下來是高文的發球局,比分差距並沒有數字顯示的那麼誇張,真正讓高文在意的是:

沒有機會。

真的一點都沒有機會。

他記不清楚具體數字了,但在納達爾的發球局裡,他好像就拿到了兩分還是三分,整個對抗僵持不起來。

如此狀況,並不會讓高文懷疑人生,因為他知道“紅土之王”絕非浪得虛名,但這會讓高文開始思考:

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切換一個場地之後,差距就如此明顯,那肯定意味著,自己的戰術出問題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