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比賽之後,高文就再也沒有思考過“最高消費”的事情了,而是在觀察小茲維列夫的發球和戰術。

開場三個發球,小茲維列夫壓制高文正手的戰術意圖非常明顯,兩個直接壓正手、一個則是近身正手。

其實,再出色的發球,也需要落點和線路的搭配組合,否則,即使是卡洛維奇,他的發球也很難保持全場強勢,真正的發球高手會始終改變自己的戰術套路組合;但現在看來,小茲維列夫沒有時間思考這些——

年輕,還是太年輕。

也許再過六個月或者一年,小茲維列夫就不會如此單純了,然而現階段的話,他的比賽經驗還是不夠。

輕而易舉就暴露自己的戰術意圖,開場階段試圖加速,暫時將戰術佈局撇開,其他不管,先拿一局再說。

又或者說,先拿三局、打破“最高消費”之後,再做改變,到時候,壓力緩解,大腦又能夠重新運轉了。

問題就在於,高文是木頭人嗎?乖乖地站在球場對面陪著小茲維列夫練球?

“40:0”。

二區。

一發。

內角。

又又又是正手。

時速,213公里。

毫無疑問,這就是今天開場以來,小茲維列夫發球時速最高的一個,奔著ACE去的。

但是!

高文反應非常迅速,第一時間一個大跨步,正手輕輕一推一擋,也不需要自己發力,借力打力即可。

砰!

網球和拍線的接觸時間非常短,高文只能依靠拍面的角度和揮拍的動作來完成控制,拉出一道拋物線。

網球,高速旋轉著,又高又飄,鄧洛普比賽用球的球氈在比賽開始階段還是比較紮實的,而且內膽彈性非常優秀,飛行到高點之後的下墜曲線格外漂亮,又快又急,宛若流星一般朝著小茲維列夫撞去。

看這弧線,是要出界嗎?

所以,又是發球直得,然後小茲維列夫“lovegame”輕鬆保發?

等等!

就在即將出界的時候,網球快速下墜,整個拋物線完全內斂,垂直下落,然後就砸在了底線之上。

壓線!

居然壓線!

球場邊上,底線邊裁非常堅定地做出界內手勢,目光堅毅,不為所動。

電光火石之間,小茲維列夫也沒有時間細細判斷,下意識地舉起球拍,準備擊球,但是——

身體被擠壓得厲害。

高文的回球就落在小茲維列夫的發球站位附近,而且精準壓線,這也將小茲維列夫的揮拍空間擠壓到極致。

倉促之間,小茲維列夫只來得及用正手擊打一個反彈球,利用身體後仰跳躍的動作,增加提拉的力量。

可惜,摩擦不夠,拍面也沒有壓住,網球直接演變成為沖天炮,朝著觀眾看臺飛去。

“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