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5”。

高文抬起下頜看了一眼回球落點,輕輕頜首,沒有更多的表情和動作,甚至沒有慶祝,就是滿臉淡定。

高文清楚小茲維列夫的發球威力,發球和接發就是今天比賽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他需要更多參考資料。

從第一分開始,高文就在觀察小茲維列夫的發球線路,並且測試自己的發球手感,尋找打破局勢的機會。

其實,細細觀察就可以注意到,前一分,高文的回發球稍稍長了一些,出界,所以小茲維列夫發球直得;這一分,高文的回發球則剛好壓在了底線上,形成擠壓,直接導致小茲維列夫沒有控制住回球。

在高文看來,這兩分,都是測試,或多或少有些運氣成分,所以不值得慶祝,接下來還需要繼續探索。

但是,高文的淡定和坦然,落在小茲維列夫眼中,卻是另外一番光景——

怎麼看,怎麼討厭。

小茲維列夫低頭看了看高文剛剛的回球落點,深呼吸一口氣,暗暗告訴自己:

運氣。純粹就是運氣。

轉身,小茲維列夫向球童要球,然後整理思緒,他應該繼續堅持壓正手嗎?還是應該偷襲一個反手?

一區。

外角。

正手,正手,還是正手,沒完沒了的正手。

在算計與反算計之中,小茲維列夫此次選擇繼續壓制高文的正手,某種程度上,可以算是一次妙招。

儘管高文並不意外小茲維列夫選擇外角,但真正看到來球的時候,反應速度比上一分還是慢了一些——

高文也沒有預料到,小茲維列夫居然如此執著,連續五個發球選擇壓制正手,也不知道應該說大膽還是天真。

啟動速度稍稍慢了一絲,但慶幸的是,小茲維列夫為了撕開角度,一發速度降低下來,時速199公里。

一個蹬地,一個劈叉,高文就已經將身體拋了出去,正手非常狼狽地切削了一拍,被迫挑起了高球。

網球,又高又飄,鑽入空中。

這次和剛剛有些不同,這次高文的回球控制明顯不夠到位,小茲維列夫的一發威力再次得到展示,所以回球的拋物線,見高不見遠,落點應該在……發球區底線附近。

中場球。

小茲維列夫馬上就嗅到機會,腳步快速跟上,進入底線之內,來到中場,迫不及待地就揮舞起球拍。

其實,他可以稍稍等待一下,等待網球落地的二次彈跳,進行落地高壓;但他拒絕,他就是希望再緊湊一點再強勢一點,搶在高文反應過來之前,凌空高壓就直接一拍制勝,霸氣十足。

蹬地!

彈跳!

揮拍!

下壓!

以小茲維列夫的身高,站在網前的覆蓋面積非常廣泛,輕而易舉就能夠在半空完成攔截,但發力呢?

因為腰腹核心力量沒有那麼強勢,凌空高壓的發力往往也就容易吃緊——不是百分之百,卻客觀存在。

特別是緊張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