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確一點:

網球的比賽用球,真的有差異嗎?

答案,是肯定的。

不是“可能”,而是百分之百,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而且,暫且撇開批產次數不同所導致的細微差異不說, 不同品牌的網球本身就是不同的,因為不同場地都需要使用不同型別的用球,和所有職業競技體育一樣,級別越高就越專業,並且延伸到裝備上。

目前市面上,職業網球的賽事用球品牌非常繁多, 史萊辛格(Slazenger)、威爾遜、鄧祿普(Dunlop)、百寶力(Babolat)、海德(Head)、佩恩(Penn)、泰尼飛(Techifibre)等等等等。

其中,威爾遜和海德也是球拍的兩大頂級供應商。

整體而言, 溫網一直使用史萊辛格,美網和澳網都是威爾遜,法網以前是鄧祿普、現在則演變為百寶力。

ATP巡迴賽裡,印第安維爾斯、邁阿密、加拿大和辛辛那提都是佩恩,年中總決賽、巴黎、魔都則都是海德。

草地賽事,基本就是史萊辛格一家獨大;紅土賽事則主要是鄧祿普和百寶力兩分天下。

從這裡就能夠看出來,不同場地型別,對於網球的要求不同,自然而然,賽事用球也有細微的區別。

而且,同一個品牌往往也會根據不同場地製作不同網球,但技術工藝和產品質量的差距也是客觀存在的。

目前市面上的網球品牌,每個品牌底下都有不同系列,少則三個五個,多則十個二十個, 不同系列的擊球感覺也都不同。

但是, 職業網球賽事全部都是商業活動, “贊助”是核心關鍵詞,這也意味著, 每一個網球供應商都在竭盡全力擴大自己的版圖,所以賽事更換比賽用球的事情時常會發生,而伴隨而來的連鎖反應也始終客觀存在。

就好像每次世界盃的時候,所有人都會討論,今年的用球“更輕”、“更重”、“更飄”、“更滑”、“不好控制”一樣,網球也是同樣的道理。

史萊辛格,被譽為“貴族”。

這是最適合草地球場的用球, 一直都是溫布林登的官方用球;同時,這也是最好打、同時最昂貴的用球。

許多人都普遍認同, 史萊辛格是最好打的網球, 手感好、彈性佳、氣壓合適、羊毛含量好,彈性和轉速都好;但缺點是, 不耐打, 非常耗球,哪怕是業餘比賽, 打完一場之後,基本就已經不能再繼續使用了——

更不要說職業比賽了。

“貴”, 就一個字。

鄧祿普,其實和史萊辛格是一個廠家,做輪胎出身,所以網球內膽的製作工藝非常出色。

相較於史萊辛格來說,耐打是一個標誌性特點,但球氈質量一般,打著打著基本就擼禿了,看起來像是一個被拋棄的豬尿泡。

儘管特色不明顯,但在紅土賽場非常受歡迎。

海德和佩恩也是一個廠家——佩恩後來被海德收購了。

整體來說,兩種用球就是“藍領工人”一般,全方位的特點非常平均,沒有特別有點也沒有特別短板,而且物美價廉,對於普通網球愛好者來說非常合適,肯定是首選。

但對於稍稍進階的球員來說,就失去了魅力,因為沒有特點,自然也就沒有亮點,甚至可以說是“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