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就是競技體育:

機會,始終都在,只是等待做好準備之人;而記錄存在的本身,就是等待被打破的,證明人類不斷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的拼搏與戰鬥,只是等待敢於發起衝擊之人。

於是,2014年,就再次成為一個見證奇蹟的年份。

atp,毫無疑問給予最高待遇——

任何時候,他們都歡迎網球運動湧現新鮮血液,因為這才是競技體育能夠長盛不衰的秘訣。

視線,暫時回到年終總決賽上。

在距離年滿十九歲還有整整八天的時候,高文成為年終總決賽的第一替補,這一份壯舉,值得驚訝嗎?

其實,嚴格來說,並沒有那麼驚訝。

阿根廷球員德爾波特羅,在自己二十歲的那一年就堂堂正正地躋身年終總決賽參賽名單,並且還贏得了一場小組賽勝利。

美國球員麥肯羅更是年少成名,在自己十九歲的那一年,不僅出席年終總決賽成功參賽,並且創紀錄地登頂奪冠,最年少奪冠紀錄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打破。

相較而言,高文在未滿十九歲的時候成為年終總決賽的替補,還是欠缺一點點神話氣質。

但真正驚人的地方就在於,高文完成這一壯舉只用了四個月時間,如果扣除三項挑戰賽,那就只有五項atp級別的職業賽事,其中包括一座大滿貫和一座大師賽冠軍獎盃,確確實實稱得上是橫空出世。

而且,伴隨著高文的強勢崛起,這也意味著整個男子網壇的翻天覆地又更進一步:

有史以來,世界排名前十首次出現兩名亞洲球員,錦織圭和高文。

同時,不久前,人們還在歡呼著拉奧尼奇和迪米特洛夫兩位1990年以後出生的新生代球員雙雙躋身世界前十,完成突破。

現在,人們就已經看到1995年以後出生的高文繼續往上竄,成為世界前十新貴,再加上目前已經小小冒頭的克耶高斯、小茲維列夫,更加年輕更加朝氣的一代正在全面登場,陸陸續續出現在視野之內。

並且,這一批新生代球員也將首次加入年終總決賽的角逐。

歷史的車輪,正在轟隆隆的前進。

也難怪華夏媒體迎來新聞報道的井噴,網球媒體毫無疑問地成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群體,一個兩個都彷彿生活在夢境之中。

回想一下,不久前,因為李娜的退役,市場推廣與發展就陷入瓶頸面臨挑戰的網球,一片憂心忡忡;即使高文無縫銜接地填補空缺,媒體也始終懷抱著一絲不確定的擔憂,唯恐“造神計劃”可能起到反作用。

那些喧囂那些熱鬧那些洶湧,就如同煙花一般,絢爛奪目,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消失,然後他們就需要面對煙花消逝之後的一片清冷與殘局,一切的一切都美好得不太真實。

但是現在,他們終於可以放開手腳了,煙花的綻放正在演變成為火山的噴發,放聲高歌、盡情慶祝。

事實上,又何止是華夏媒體呢?

全球媒體都無法錯過這場狂歡。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