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蒂奇和安德森兩位球員還是有著各自的風格。

相較而言,伯蒂奇的進攻更加出色,安德森的防守更加紮實,所以伯蒂奇上限更高,安德森則是下限更高。

怎麼說呢?

當比賽陷入僵持局面,又或者是頂尖高手對決的時刻,兩位球員自然更加傾向於依賴自己的最強武器:

伯蒂奇更依賴進攻,狀態好的話,就能夠破局,面對四巨頭也不膽怯;狀態不好的話,就很難拖住比賽,往往容易很快就丟掉勝利。

安德森更依賴防守,即使狀態不好,也總是能夠堅持一會、再多一會;但狀態好也很難快速開啟局面,勝敗都需要花費一些時間。

2018年溫布林登,對陣費德勒、伊斯內爾的兩場比賽,漫長到令人崩潰的時長就是最直觀的例證。

不過,這並不是說安德森就是防守型球員。

安德森依舊是典型的進攻型球員,但關鍵就在於,他的進攻稍稍遜色於伯蒂奇、防守又稍稍強於伯蒂奇。

所以,四大滿貫表現最好的場地是溫布林登,其次是澳大利亞。

一項非常有趣的資料就是,安德森和伯蒂奇職業生涯交手十二次,一勝難求。

上一輪,高文剛剛對陣伯蒂奇,緊接著又再次對陣風格相近的安德森,整個擊球風格和比賽模式無縫銜接。

比賽開始階段,高文就表現出不俗的競技狀態。

其實,安德森並不是一個慢熱的球員,至少自己的發球狀態非常穩定,很少在開場就出現連續失誤。

但安德森和高文是首次碰面,總是需要一些摸索和適應風格的時間,整個擊球線路就相對保守一些。

反觀高文,對安德森的擊球適應速度就快速了許多,開場階段整個戰術套路非常清晰:

透過搶上升點、回頭球、下旋球、深區上旋球等等節奏變化控制比賽,持續不斷打亂安德森的擊球。

最重要的還是進攻果敢,回球線路選擇總是能夠打破框架,搶佔優勢,整個比賽就顯得乾脆利落。

一旦安德森的發球沒有能夠充分發揮作用,那麼他很快就會陷入被動。

“3:0”。

短短八分鐘,本場比賽率先發球的高文就已經連下三局,快速拉開比分。

坐在球員包廂裡的桑普拉斯,輕輕頜首,眼底流露出一抹滿意。

“是我的錯覺嗎?我覺得高文這場比賽的狀態似乎比之前更好了。”

耳邊傳來托比亞斯壓低聲音的耳語,桑普拉斯轉頭望了過去,也壓低聲音回了一句。

“這是好事。”

其實,包括佩爾特在內,他們整個團隊都非常擔心,無緣年終總決賽的訊息可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即使高文嘴巴上說不在意,但那些負面情緒都是客觀存在的,很有可能影響到今天這場比賽的動力。

但現在看來,昨晚高文和迪米特洛夫稍稍偏離日常軌道的一次“出逃”,不僅沒有影響到高文的專注度,而且還激發出高文的昂揚鬥志。

這也意味著,高文又經受住了一次嚴峻考驗,再次迎來心理層面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