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 精神抖擻(第1/2頁)
章節報錯
2014年巴黎大師賽,第五個比賽日,八強戰正式拉開大幕。
伴隨著比賽的繼續進行,年終總決賽的主要競爭球員們全部都依舊在籤表裡,這也意味著通往倫敦的爭奪者進一步升級,每一場對決都值得矚目。
僅僅只是瀏覽一下比賽日程表,就忍不住熱血沸騰起來。
中心球場,第一場對決, “高文VS安德森”。
雖然高文依舊是話題人物,但錦織圭殺入八強掐滅了高文衝擊年終總決賽席位的希望,自然而然地,在其他三場重頭戲面前,這場對陣的刺激和懸念也就略遜一籌,所以被安排在了第一場。
與高文爭奪四強席位的是來自南非的球員凱文安德森,“大器晚成”的生動詮釋者。
2003年,十七歲就轉入職業賽場,但一直到2011年才贏得職業生涯第一座ATP級別的冠軍。
而後,又在2013年,在法網實現突破,職業生涯首次殺入大滿貫第四輪,此時安德森已經二十七歲。
但是,以此為起點,安德森終於迎來自己網球職業生涯的黃金巔峰期,步步攀升。
先是2017年殺入美網決賽,輸給納達爾;而後又在2018年殺入溫網決賽,輸給德約科維奇。
其中,2018年的溫布林登堪稱安德森職業生涯代表作。
首先,八強戰面對“草地之王”費德勒。
前兩盤脆敗、第三盤又送出賽點, 眼看著費德勒就要橫掃晉級;但站在懸崖邊上的安德森發起絕地反擊, 挽救賽點,將比賽拖入決勝盤,並且以“13:11”的比分長盤制勝,淘汰賽會八屆冠軍。
其次,四強戰面對伊斯內爾。
前三盤全部糾纏到搶七、第四盤則是“6:4”,兩位球員各拿兩盤,殺得難解難分,不得不透過決勝盤來決出勝者,最後比分“26:24”,這場六個小時三十六分鐘的史詩對決之中,安德森勝出。
這場半決賽,書寫無數記錄:
這是有史以來耗時最長的大滿貫半決賽,這是大滿貫賽場耗時第二長的比賽,這是男子職業賽場歷史長河裡耗時第三長的比賽。
載入史冊!
從2017年的法拉盛到2018年的溫布林登,這就是安德森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
視線,重新回到2014年。
此時,安德森依舊處於持續上升的階段,似乎還是缺少了一點點靈感, 沒有能夠打破壁壘觸碰到世界前十的門檻。
但不可否認的是,安德森已經展現出自己的能力,穩穩地在前二十行列找到自己的位置, 前三大滿貫全部進入第四輪,美網也進入第三輪;而且,在面對頂尖球員的時候,也漸漸找到了自己的特點。
今年,安德森三殺瓦林卡,而且全部都發生在大師賽的舞臺上:
年初的印第安維爾斯、夏天的蒙特利爾、這周的巴黎。
特別是面對年初第一季度殺瘋了的瓦林卡,安德森能夠在印第安維爾斯爆冷,絕對堪稱一次突破,這也是他職業生涯首次擊敗世界排名前五的球員。
整體來說,安德森和伯蒂奇有著太多太多相似之處。
一板一眼的擊球動作、紮實的基本功底、均衡的攻防能力、出色的發球武器、規矩的回球線路等等等等。
不能說“非常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
當然,這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