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爾特VS托比亞斯”,固執己見,僵持不下。

空氣裡,硝煙瀰漫,火花四射。

然後,視線全部集中在桑普拉斯身上,桑普拉斯也有些頭疼。

一邊,佩爾特是正確的。

整整三週缺乏系統性訓練,又經歷了帝都和魔都的兩週比賽,高文確實需要靜下心來找回訓練的節奏,這是以賽代練所沒有辦法做到的。

比如體能。

如果高文一直勉強參賽,且不說表現如何,即使能夠躋身年終總決賽,恐怕也沒有多少競爭力可言。

最糟糕的情況就是面臨傷病,納達爾、古爾比斯、拉奧尼奇等等球員,在賽季末都面臨著如此困擾。

另一邊,托比亞斯也是正確的。

純粹從賽程安排角度來說,圍繞年終總決賽展開是正確的,否則僅僅以巴黎大師賽為衝刺目標安排時間的話,位置確實尷尬。

而且,桑普拉斯也認為年終總決賽對高文是一次機會,但他並不是從市場或者品牌形象角度出發考量,更多是比賽經驗——

就好像大滿貫決賽一樣,打過和沒有打過,絕對是兩回事。

今年美網,如果高文和德約科維奇的對決發生在決賽,那麼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也正是因為高文和西里奇在決賽碰面,兩位都是新手菜鳥,所以決賽的壓力加成才沒有打破賽事程序。

年終總決賽,在桑普拉斯看來,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高手過招”,真正讓高文體會感受經歷那個場合,這對於比賽經驗的累積和比賽氣質的成長都有重要作用。

更何況,桑普拉斯自己就是職業球員,他知道一個目標對於球員來說多麼重要,就好像百米衝刺的終點線一樣,球員們必須知道這樣一條終點線的存在,才能夠全力以赴地衝刺,這就是戰鬥的源動力,年終總決賽對高文來說,就會是一個很好的動力。

也就是說,佩爾特和托比亞斯都是正確的,那麼應該如何取捨呢?

桑普拉斯也很是為難。

其實,理智告訴桑普拉斯,他應該相信佩爾特的判斷,職業球員不應該著眼當下,目光應該放得長遠,年終總決賽只是今年的收官之戰,但高文的職業生涯才剛剛起步。

但情感告訴桑普拉斯,他們應該熱血一把——

職業生涯的第一年就躋身年終總決賽,這又是一個前無古人恐怕也難有來者的歷史記錄,就好像職業生涯第一項大滿貫就登頂奪冠一樣。

“皮特!”

托比亞斯注意到桑普拉斯的遲疑,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毫不留情地吐槽到。

“在賽場上的時候,你總是那麼幹脆那麼果斷,誰知道作為教練卻如此婆婆媽媽,你只需要做一個決定就好了。”

桑普拉斯攤開雙手,“相信我,球員的生活比教練要簡單多了。”

不過,桑普拉斯終究還是一個果決的性格,沒有再繼續遲疑下去,給出了一個意見。

“不如我們告訴高文,包括你們的意見,然後聽聽看高文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