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 冷門延續(第2/2頁)
章節報錯
2013年十月,西里奇解禁復出。
今年,對於西里奇來說依舊艱難,是一個緩慢爬坡的過程,澳網第二輪、法網第三輪、溫網八強,然後來到自己綜合表現最出色的美網,在這片自己曾經兩次闖入八強的賽場,西里奇爆發出了驚人能量。
第三輪鏖戰擊敗南非的安德森、第四輪涉險五盤淘汰法國的西蒙,西里奇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狀態,在八強戰裡三盤橫掃伯蒂奇,這也為西里奇贏得了半決賽挑選費德勒的機會。
在職業生涯裡,西里奇面對費德勒,五負零勝,從來沒有能夠擊敗過費德勒,而且丟掉十一盤之餘僅僅只拿到過兩盤。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美網開賽兩週前的羅傑斯杯,費德勒在八強戰裡,剛剛直落兩盤擊敗過西里奇。
從方方面面來看,費德勒擊敗西里奇似乎是大機率事件,甚至可能比另外一場半決賽還要缺乏懸念,然而……今年的美網註定要見證歷史的誕生——
“6:3”、“6:4”、“6:4”。
最終比分是直落三盤,但取勝一方卻不是費德勒,而是從來不曾贏過費德勒的西里奇。
馬林西里奇,職業生涯首次擊敗費德勒,就在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二次大滿貫半決賽裡,成功迎來突破。
轟!
轟轟轟!
媒體直接全部炸鍋。
冷門,不是一個、而是兩個,還是連續兩個冷門,剎那間就讓全球媒體全部陷入錯愕,大腦一時之間全部當機。
一個冷門能夠讓媒體亢奮得睡不著覺,但兩個冷門就能夠讓所有媒體遁入冰窖,事情的發展著實不妙。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自2005年以來,整整十年,大滿貫決賽首次看不到任意一位“四巨頭”的身影。
現在就可以預見,決賽的門票收入和收視成績應該會慘不忍睹,更重要的是,難道男子網壇要變天了?
“四巨頭”的崛起,開始於費德勒在草地和硬地、納達爾在紅土的絕對統治——最顯著的標誌就是納達爾2005年首次登頂法網開始,紅土天王在法網完成四連冠、費德勒則在溫網和美網先後完成五連冠。
如此局面,一直到2008年德約科維奇打破封鎖登頂澳網冠軍為止,至此費德勒和納達爾聯手拿下了整整十一個大滿貫冠軍,隨後德約科維奇和穆雷雙雙崛起,“費納決”也就逐漸演變成為現在的“四巨頭”。
其中,2009年德爾波特羅美網擊敗費德勒登頂冠軍算是一個小插曲,德約科維奇在2011年連拿三座大滿貫冠軍已經穩穩佔據第三極,穆雷先後拿下美網和溫網冠軍並且登頂2012年倫敦奧運會冠軍,聯手完成封鎖。
“四巨頭”的名號由來,不僅僅是因為四位球員對冠軍的把持——四位球員的確基本包攬了所有大滿貫和大師賽冠軍;而且還因為四位球員的發揮穩定和強勢,形成第一集團,與其他球員直接拉開了差距。
一直到今天,四巨頭的封鎖,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