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又能夠想到,高文甚至不需要說話,僅僅只是做了一個手勢動作,整個效果就出來了,輕而易舉就讓整個新聞釋出廳充斥著歡快的鬨笑聲——

難道,這就是無聲勝有聲的衍生版本?

走廊裡來來回回用聽覺捕捉新聞釋出會現場喧鬧的記者們一個個都滿頭問號,如同鼴鼠一般紛紛跳躍起來,希望能夠穿透重重人群看看房間裡面的情況,這也使得走廊裡的空氣沸騰起來,確實熱鬧。

對於高文的手勢,不管他在祈禱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高文的目標肯定是擊敗對手登頂大滿貫冠軍,那麼,記者們完全可以自由解讀:

“高文,為決賽繼續創造奇蹟祈禱。”

“高文,將命運交給上帝。”

“高文,虔誠地等待著費德勒和西里奇的勝者。”

“高文,年輕小將信心滿滿地迎接一切挑戰。”

“高文:期待的對手是……”

不管如何解讀,媒體記者的自由發揮都能夠引爆話題,而且自帶幽默效果,這無疑是記者們最喜歡的。

賽後新聞釋出會,就在一片歡笑聲之中落下帷幕,顯然高文又為自己贏得了一批支持者,但記者們的工作還沒有結束。

不僅第一場半決賽的稿子還在等待撰寫,而且稍後另外一場半決賽馬上就要登場,這著實是忙碌的一天。

而且,也是值得期待的一天,但很少很少有人能夠提前預見,這同時是載入史冊的一天。

當2014年美網第一場男單半決賽結束的時候,華夏大陸正是凌晨三點左右,籠罩在茫茫夜色底下的世界已經進入夢鄉,只有少數夜貓子依舊在活動。

所以,雖然熱搜榜上已經能夠看到高文創造歷史的關鍵詞,但新聞狂潮還需要等待一些時間才能爆發。

然後,第二場男單半決賽率先閃亮登場——

“西里奇VS費德勒”。

1988年出生的西里奇,可以算是年少成名。

青少年時期,他就得到克羅埃西亞同胞“溫布林登外卡奪冠奇蹟創造者”伊萬尼塞維奇的賞識,他在青少年賽場表現也非常出色;但是2005年轉入職業賽場之後,這位少年卻一度迷失,遲遲無法適應職業節奏。

一直到2008年,西里奇登頂美國紐黑文錦標賽冠軍,他才是完成了蛻變和突破,並且在接下來的2009年奉獻了自己一戰成名的代表作,在美網第四輪比賽裡擊敗時任世界第二穆雷殺入八強。

西里奇是非常典型的硬地球員,發球和正手犀利,不過,和純粹大炮球員相比,西里奇的基本功非常紮實,而且基礎技術更加細膩,體現在底線擊球技術裡就是粗中有細,剛硬發力打發之中也能夠看到網球包裹的柔軟,再加上出色的移動能力,這也使得他更加具有衝擊力和相持力。

早在2007年,西里奇就已經分別在澳網和溫網分別闖入第四輪;2010年,西里奇在澳網發揮出色,先擊敗了前一年美網冠軍德爾波特羅、後擊敗美國大炮羅迪克,闖入四強,在那一年也職業生涯首次躋身世界前十。

然而,隨後的2011年卻飽受傷病困擾而陷入低谷,整整兩年時間裡都沒有什麼表現;2013年四月,在慕尼黑參賽期間被檢測出禁藥陽性,調查結果是誤服了包含某種違禁藥物的葡萄糖,於是西里奇被國際網聯禁賽九個月,隨後經過上訴減輕判罰到四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