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以大滿貫賽事為例。

大滿貫的單打比賽是一百二十八個籤位,作為參考,大師賽、黃金賽和巡迴賽則全部都是六十四個籤位。

單打比賽的參賽資格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根據世界排名自動獲得正賽的參賽資格,也就是排名前一百零四名的球員。

如果其中有人因為傷病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參賽,那麼就按照排名順位自動頂替,第一百零五名的球員替補,以此類推。

第二部分則是十六個資格賽名額。

資格賽,將在大滿貫正賽前一週進行,經過三輪的比拼,決出最後十六名優勝者,拿到正賽的參賽資格。

第三部分是外卡,一共八張。

往往由賽事組織者根據自己的規章制度頒發,物件往往是本國球員、新秀、或者因為傷病導致積分損失而無法自動入圍正賽的名將;還有四大滿貫賽事所在國的網球協會也簽訂了互惠協議,贈予對方几個名額。

另外,大滿貫賽事也會舉行特殊的外卡賽,比如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就在華夏舉行單獨的外卡賽,最終冠軍能夠贏得一張外卡,進入正賽。透過這樣的方式,擴大澳網在華夏市場的影響力。

需要注意的是,資格賽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參賽的。

大滿貫的資格賽,一共一百二十八個籤位,三輪比賽,決出十六位勝者進入正賽。

在這裡,同樣是依靠排名進入資格賽的角逐,則從第一百零五名順延下去,考慮到傷病以及其他缺席原因的影響,也就是說,往往需要排名前三百名,才能夠參加大滿貫資格賽。

當然,資格賽也同樣有外卡制度,往往都頒發給青少年球員或者新秀。

大滿貫是職業網球的最高階別賽事,資格賽、外卡等等的門檻都是顯而易見的,而大師賽和黃金賽也不遑多讓。

大師賽和黃金賽的資格賽都是兩輪,也同樣需要根據排名入圍,只是因為大師賽和黃金賽的情況,有些高排名球員在沒有傷病的情況也可能缺席比賽,所以資格賽、外卡的競爭相對沒有那麼激烈罷了。

但儘管如此,大師賽、黃金賽的資格賽往往也都需要世界排名前五百才行。

NCAA球員們,暫時沒有世界排名,不要說前五百了,就連前八百都沒有,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甚至就連黃金賽的資格賽都無法參加,另外拿著外卡參加巡迴賽的機會也並不多,往往都是活躍在挑戰賽裡。

他們都是透過挑戰賽累積積分,提升自己的世界排名,然後再一步一步獲得參賽資格。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哪怕只是一張黃金賽的外卡,也非常珍貴,因為他們不需要參加資格賽就能夠直接參加正賽。

由此可見,美國網球協會為了鼓勵自己的年輕球員,確實花費了不少心思。

那麼,高文又應該如何安排自己今年夏天的參賽計劃呢?

著筆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