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比賽已經脫離了克伯特的掌控。

克伯特是這樣一種典型球員,實力不俗、風格強硬、鬥志昂揚,但往往一根筋,非常容易頭腦發熱地一直前衝,哪怕撞了南牆也不知道改變戰術,依舊悶頭衝撞,試圖用蠻力撞開眼前這堵牆。

有時候,他真的能夠成功,一旦他透過力量開啟局面,那麼比賽就將進入他的節奏,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這也讓他越發堅定自己的打法,哪怕是“南牆”,也可以直接撞出一個洞來,而且還是奔跑狀態的肢體形態。

但有時候,他則無法成功,缺乏戰術佈局的蠻力打法,單調而乏味,三板斧的衝擊被抵擋住之後,他就沒有辦法了,而且漸漸陷入失誤泥沼,比賽狀態也就一塌糊塗,稀里嘩啦地就輕易丟掉分數。

也可以這樣說,克伯特擅長順風球、不擅長逆風球,性格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還是技戰術層面缺少手段。

開場連續被破掉兩個發球局之後,克伯特陷入大比分“0:3”的危機,場面非常被動。

此時,要麼就徹底冷靜下來,腳踏實地地從零開始,即使第一盤扳不回來了,也應該為第二盤做準備;要麼大腦一團漿糊,徹底丟掉自己的節奏,手感和狀態也一落千丈,然後就……崩盤。

克伯特,屬於後者。

大比分落後的困境,克伯特明顯更加急躁也更加迫切起來,他還是希望自己能夠用絕對力量壓制高文,就好像拳擊比賽一般,用自己的鐵血拳頭擊倒對手,於是,他發力更加兇猛、進攻更加急切。

比賽進行之中,克伯特還在不斷給自己加油鼓勁、不斷怒火宣洩情緒、不斷握拳慶祝每次進攻得分,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那是棕熊那是棕熊那是棕熊”,持續點燃鬥志,希望能夠扭轉比賽局勢。

但網球比賽是一場雙方博弈的較量,算計與反算計、控制與反控制,每一分每一拍都是球場兩端的對峙。

面對克伯特急風驟雨的進攻,高文卻總是能夠準確預判擊球線路,並且用高質量的防守化解克伯特的衝擊,然後見縫插針的一記防守反擊就能夠讓克伯特排山倒海的攻擊全部成為付諸流水的無用功。

儘管克伯特還是打出了一些好球,暴力進攻的得分能夠贏得全場掌聲,可惜這些好球卻沒有持續性,相反,失誤還是越來越多,因為心態著急也因為迫切下分,整個進攻的細節琢磨就缺少一些支援。

往往,一記精彩絕倫的制勝分,伴隨而來的是連續三次四次的失誤,這樣的比賽,也就陷入無窮的惡性迴圈。

前一秒,還是“0:3”落後。

下一秒,就已經“0:6”丟掉第一盤。

整個比賽程序著實太快太快,似乎才剛剛喘息一口氣,高文就已經毫不手軟地展現出殺伐果決的強勢,一鼓作氣地完成清盤,僅僅耗時二十四分鐘就將第一盤勝利收入囊中。

什麼?

等等,什麼?

不要說克伯特了,就連現場觀眾都沒有反應過來——

我們等待著一場針尖對麥芒的龍爭虎鬥,結果就這?殷切期待的最後,就這?

一口氣都還沒有喘過來,第一盤就直接清盤了?

雖然現場觀眾真的真的很想罵粗口,但問題就在於,如此一面倒的比分所帶來的強力衝擊,讓觀眾的注意力也開始分散——

他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而不是單方面的碾壓屠殺,這著實太乏味無趣,還不如埋頭刷手機呢,比賽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觀眾們就已經紛紛開始走神,等待第一盤結束的時候早就已經沒有心思發怒了。

也許,就只有棕熊隊球迷能夠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