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慢慢的走上了點將臺,首先將功賞牌,銀製的頭功牌,搬到了點將臺上,一萬餘枚的功賞牌,反射著陽光,頗為耀眼。

歷史一定會給他朱祁鈺一個勳宗的廟號。

朱祁鈺看著大明軍隊,正中央的是要授勳之人。

他深吸了口氣說道:“朕很欣慰,朕下了殺令,時至今日,並未有殺良冒功者、未有踐踏禾苗者、未有搶劫牲畜者、未有擾民者。”

掌令官,是朱祁鈺控制軍隊、監察軍隊、建立軍隊監察機制的重要手段。

軍隊是需要監察的,否則這個暴力的殺人機器,一旦失控,那就是天傾之禍。

朱祁鈺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相反,十二團營,借宿民舍,每到一出,汛埽門宇,洗滌盆盎。臨去,葦草無亂。”

“朕很欣慰,咱大明的百姓,終於不再是,畏官軍如虎。”

“再也不是一口一個丘八,再也不是一口一句,好鐵不打釘,好兒不當兵,他們對大明軍隊,刮目相看!”

這是這支京營在朱祁鈺手中最大的變化,軍紀嚴明。

朱祁鈺沒做什麼,他也沒有講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的大道理。

他只是保障了軍隊的一應供給,保障了糧草到位,用掌令官監督大明軍隊私刑和肉刑。

讓軍隊的犯罪成本飆升。

一旦違反軍令,不僅自己要被斬首示眾,連家人都要被流放,只要不違反軍紀,陛下每次出戰,賞下的銀錢,不僅僅夠過日子,而且過得極好。

給他朱祁鈺當兵,別的沒有,糧餉給夠!給到位!

發放糧餉之後,朱祁鈺每日操閱軍馬,會到軍營裡,隨機抽查一個軍卒,詢問糧餉發放情況,還會讓緹騎混雜在軍卒之中風聞,還有軍中掌令官對各種剋扣軍餉之事,反覆盤查。

連興安都不知道朱祁鈺每天要到四武團營,還是四勇團營,或者四威團營,也不知道陛下到底會到哪個營裡探訪,又會問到誰。

百姓比軍士們窮,軍士們搶他們得利太少,還要冒著全隊百餘人連坐的風險。

朱祁鈺笑著說道:“為國征戰,為民平寇,朕不廢話了,放賞!”

廢話憑多,不如真金白銀說話。

他大手一揮,緹騎們將一箱箱的頭功牌抬了下去,開始挨個給站在正中的軍卒掛在胸前。

隨後是一箱箱的銀幣,共計四十多萬枚,抬到了所有軍士面前,然後數清楚,一塊塊的遞給立功的軍卒。

頭功牌是榮譽,銀幣是對奮勇殺敵的賞金。

朱祁鈺,不是個小氣的人。

銀幣是楊洪建議、緹騎走訪、掌令官陳條,充分調查之後,才放銀幣賞賜,為此金濂非常惱火,還在廷議上,生了好一頓悶氣。

因為,放賞這銀幣是朱祁鈺借戶部太倉的,並不是不還,只是根據兵仗局的產量,這得春節之前,才能還得上。

甚至連俸祿都得停發一個月的時間。

金濂能不生悶氣嗎?大明好不容易足俸了,結果皇帝又挪用俸祿發賞了。

得虧上次發倆月的俸祿,都是足俸,大家手頭都很寬裕。

戶部的錢也要調撥給六部,現在金濂,被其餘六部吵的頭疼不已。

朱祁鈺頗為欣慰,十二團營正在茁壯成長著,朱祁鈺每日視察京營,都看的很清楚。

這次朱祁鈺並沒讓京營的軍卒閱兵,畢竟剛凱旋沒幾天,需要長時間修整。

“讓指揮使以上軍將,到講武堂聚賢閣做總結。”朱祁鈺叮囑了一句武清侯石亨,戰後不總結,等於沒作戰。

每一戰,都會暴露出缺點,也會有可取之處,大家坐到一起,把這些優缺點講一講,有利於軍隊的快速成長。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