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3/4頁)
章節報錯
他當然知道這裡是哪,他自金川門而入,遠遠就看到了位於長江沿岸,秦淮河尾巴上龍江關造船廠。
大明的皇宮破敗了,這造船廠,也破敗了。
一入造船廠的門廷,就看到了七條作塘,作塘之上有泊位。
這個船廠,告訴朱祁鈺一個答案。
大明永樂年間建起,一直到宣德九年還在正常運轉的無敵艦隊,大明那支讓世界顫抖的無敵艦隊,消失的無影無蹤!
它們到底去了哪裡?
它們就靜靜的停在這船廠所設的碼頭之上,水閘之外則是碼頭,碼頭上的泊位上,停著不少的船舶。
因為長期無人維護打理,那支無敵艦隊的船舶停泊在龍江造船廠,最後腐朽在了泊位之上。
一隻長達四丈有餘的桅杆,就倒在了岸邊,長滿了苔蘚。
這些船爛在了這裡,甚至還不如沉到大洋之中!
至少還能作為魚兒棲息之所,日後有一天被打撈,重見天日!
寶船的桅杆早已倒塌,有些船舶已經腐朽只剩下了龍骨,鐵錨已經完全鏽蝕,看不到本來的模樣。
寶船腐爛在了這裡。
朱祁鈺站在秦淮河畔和長江交匯處,沉默不語。
正統三年,朝廷對寶船進行了銷燬,三桅以上的大船被毀,二桅小船被撲買掉。
這裡這是一部分未被銷燬的寶船,但是也都爛在了淤泥之中。
浮光躍金。
夕陽灑在了秦淮河畔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水中流螢在春風之下,不斷被打散,跳躍著,和這龍江造船廠的破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于謙領著陛下走過了龍江造船廠的遺蹟,這裡曾經聚集著超過兩萬名的船匠,這裡曾經有幾萬戶居住在附近,日夜不息的打造西洋水師。
篷廠、細木坊、油漆坊、鐵坊、索坊、纜坊、船塢等等工坊,已經倒塌,看料鋪舍、工作間已經荒蕪,甚至成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作塘也滿是淤泥。
朱祁鈺、于謙、盧忠和數百名錦衣衛走過之時,驚得野兔倉皇逃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朱祁鈺深吸了口氣,話說了半截,但是于謙顯然聽懂了。
因為這本就是于謙帶著陛下來到這廢棄船廠,想要上諫的內容。
皇帝說的是人亡政息的大事,于謙要上諫的也是此事。
人亡政息,是大明朝的悲劇。
太祖皇帝龍馭上賓之後,軍衛法立刻敗壞到無法挽回的地步,除了在九邊之地已經很少討論衛所如何。
太宗皇帝龍馭上賓之後,七下西洋最後一次在宣德九年,劉大夏藏匿了海圖、寶船圖,甚至到了嘉靖年間,因為真假倭使爭貢,市舶司最終被廢置。
興文匽武代替了興文振武,大明走上了一條奇怪的路。
正統年間的興文匽武,隨著皇帝的一點點改進,也有了人亡政息的趨勢,當然大皇帝走的是興文振武之路,大彰教化之功,振興武備。
但是皇帝走後呢?
皇帝的這些政策,如何保證不會人亡政息呢?
于謙想要用的手段就是萬民所繫。
如果這四萬裡的水路被打通,那麼松江市舶司的大勢已成,事涉整個長江流域,萬民所仰之事,如何廢止?
這就是陛下所言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