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2/3頁)
章節報錯
于謙見到了劉安和孫鏜,他們集中在一起討論了一下,如何防守集寧的相關事宜。
孫鏜深吸了口氣說道:“於少保,京師怎麼辦?”
這個問題,讓在場的所有將領的脊背都蒙上了一層冷汗,四威團營離開了宣府,那京師怎麼辦?
于謙眨了眨眼,疑惑的說道:“什麼怎麼辦?”
“四威團營已經離開了京師,若是有歹人直入京師,那京師豈不是要遭?”孫鏜呆滯的繼續問道。
什麼怎麼辦?他問的當然是大皇帝的安危。
這是大明天大的事,為什麼於少保如此的淡然處之!
于謙笑著說道:“京師城堅炮利,百姓過百萬,誰能打的下來?就是現在十二團營撲回去,讓你指揮你能打的下來嗎?”
“咱們在塞外只要未有大敗,京師不是人心洶洶,何來危險之說?”
孫鏜是忠心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他們一動彈,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皇帝的安危。
但其實于謙深切的知道,京師並不危險。
頂多龜縮幾天罷了,按著皇帝的性子,你讓皇帝縮幾天,那是要付出代價的,只要能夠承受皇帝的怒火,可以去試試。
孫鏜雖然依舊有些茫然,但是既然於少保說沒事,那自然是沒事。
京師危險嗎?
並不。
這一點,襄王朱瞻墡有話說。
襄王說,京畿那麼多農莊,那麼多的義勇團練,人心向背,造反找死。
襄王朱瞻墡始終是個大明白,他兩次監國,三次與皇位一步之遙,這麼個人物,能安穩的活到現在,不是蠢人。
朱瞻墡比多數人都看得明白,他知道皇帝在釣魚,他也知道皇帝的基本盤是什麼,那就是京畿、山外九州,那些得益於農莊法的百姓。
有人將槍口對準皇帝的時候,這些百姓的鋤頭就會對準他們。
跟皇帝比人多?比手段?比意志?都是在找死。
襄王兩次監國,他清楚的知道,皇帝是有許多道的護城河在保護。
只要不是像朱祁鎮那麼稀裡糊塗的親征,稀裡糊塗的讓幾十萬大軍葬送,稀裡糊塗的把在廷文武六十六人殉難。等閒情況下,只要朱祁鈺坐在京師裡,那皇位就穩如泰山。
實在不行,大皇帝還有一手勤王令握在手裡,罪己詔一下,勤王詔書一下,天下有的是人想要建功立業。
大明人心,並沒有散。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大糊塗蟲朱允炆那個樣兒的,也會丟掉天下。
曼陀羅山,屬於北平行都司的應昌府,寧府內遷,北平行都司撤軍,應昌府雖然還保留著府衙,但是大明軍隊已經離開了五十多年。
曼陀羅山下,是達裡泊,也叫答剌海子(今達來諾爾湖),這裡共有四個湖泊,可供飲水,這裡是蒙古人的夏營盤之一,他們每年夏天都會到這裡來放牧,休養生息。
達裡泊,乃是構造堰塞湖,乃是人工湖,並不是天然湖泊。
最早是北宋末年,金遼大戰,給了乞顏部喘息的空間,他們在金人修築金界壕之時,趁著聚集在一起,修築了這四大湖泊。
若是要類比的話,這裡相當於大明的都江堰的意義。
也先的大軍盤踞在這裡,等待著斥候的軍報,他們甚至不知道大明的大軍已經進逼河套。
夜不收變得越來越兇狠了,他們的腳步遍佈了整個草原,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有夜不收在活動,他們的胳膊上始終繫著紅方巾。
夜不收真的是太勇了。
賽因不花,正統元年隨鎮守甘肅王貴去往甘肅駐戎,而後調任榆林衛,那時候賽因不花,還被叫做楊漢英。(十九章)
賽因不花帶著官馬私自叛逃,東勝衛鎮守王貴給他開了城門,一起逃到了也先的手下。
賽因是善良、好的意思,不花是公牛,賽因不花,就是長得很肥美的公牛,之所以改這個名字,是他在榆林衛的時候,壯的跟頭牛一樣,但是到了瓦剌,他瘦了許多。
瓦剌實在是太貧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