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3/3頁)
章節報錯
還要打造新的大明水師,來保護那些不想繳稅的商舶,前來密州市舶司繳稅納賦。
一如武清侯石亨石總兵,在大同府做的那樣,保護那些不想交稅的過往商賈們,不受馬匪的搶劫的同時,按規矩交保護費。
李賓言終於等到了京營大軍的旌旗,也算是李賓言在京師的老熟人了,當初京師之戰的九門鎮守安定門的武將陶瑾,李賓言在安定門參贊陶瑾軍務,安定門雖然沒有被攻打,但是依然有奸細。
李賓言的頭功牌,就是在做參贊軍務的時候,走了狗屎運才拿到的。
陶瑾後來作為石亨的副將在清風店死戰不退,隨後奪回被也先擄掠人畜,京師之戰後晉升指揮同知。
陶瑾在京師之戰之前,是都督僉事,領兵哨白羊口,長期與韃靼人、瓦剌人作戰。
密州市舶司膠州灣港口,正在大興土木,大軍找到了合適的位置紮營,而陶瑾和李賓言交接著大明的種種船舶文書資料。
整整有兩輛馬車之多。
李賓言將這些馬車歸置到位之後,將馬車上的封條貼好的書箱一件件開啟,《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著番圖》、《天文包書》、《過洋牽星圖》、《針路航圖》、《海船武備圖》、等等,都是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出現。
李賓言翻閱了一下,人都傻了,他根本不懂這個,難道要從頭學起不成?
這趟山東之行,已經把李賓言折騰的夠嗆,現在還要學習?學習個…
李賓言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學習,畢竟是大皇帝的命令。
唐興樂呵呵的看著李賓言撓頭的樣子,這一箱子又一箱子書,真的擔得起窮經皓首四個字了,反正唐興覺得這麼多書看完,人都得暈。
李賓言是陝西人,他不懂海貿,對這些事兒更沒什麼印象和概念,要學習起來,頗為吃力。
但那就不學了嗎?
唐興開啟了錦衣衛的密信,陰文翻譯為了陽文,在翻譯為正文,他嘖嘖稱奇的說道:“陛下下了密旨。”
“讓你查一查一個叫雞鳴島的地方,是孔府倭銀入明的最後一站,讓咱們問問附近的漁民是否知曉此地,大功一件啊,李御史且先忙著書本整理,我去打聽訊息。”
李賓言坐在凳子上,看著三四個房間的書籍,重重的嘆了口氣,他忽然想起了當年,進士及第之前,寒窗苦讀的日子,那段歲月,掩藏在他記憶深處。
現在又要開始了讀書了。
他拿起了一本,翻閱了一下,忽然猛然的抬起頭,眉頭緊皺。
“這居然是雕版印刷的書!”
李賓言雖然憨直一些,但不是個傻子,傻子也無法中舉進士及第,別說會試,連鄉試舉人都考不了。
這些書圖,全都是雕版印刷,證明陛下對海貿之事,絕非臨時起意,也非孔府案之後,才開始關注!
大皇帝陛下顯然是早有準備,只是天字第一號案,孔府通倭案,陛下順水推舟罷了。
所以,孔府還是陛下釣上的大魚,而且因此還打了個窩。
如此多的書籍,製作成雕版,再印刷,那需要的豈止是一年的功夫?
難不成,陛下從京師之戰前,已經在思考海貿這個問題了嗎?
這個發現讓李賓言重重的吸了口氣,密州市舶司這差事,不僅要做,而且要做好!
李賓言看了許久的書,除了營建,他一直在努力的學習航海之事。
唐興找到了在海堤上巡查的李賓言,低聲說道:“我找到了雞鳴島,島上有倭寇。”
“倭寇!”李賓言眼睛瞬間亮了起來,這是功勞!
李賓言站了起來,頗為興奮的說道:“不要擅動,先找漁民把情況瞭解清楚,他們有多少人?是否有甲冑、火銃、火炮等物?再派出小船將雞鳴島的地形搞清楚,尋找容易登陸的地方。”
“將其一網打盡!一個不留!”
“你去找陶指揮,錦衣衛人數太少了,我們需要團營的支援,此事機密。”
唐興點了點頭,不到兩天的時間,將整個島上的事,摸排的清清楚楚。
陶瑾、唐興、李賓言,三個人看著那個小小的雞鳴島,眉頭緊皺,不是倭寇很多,難以處理,而是島上有三百多名大明百姓。
“必須要在倭寇反應過來之前,將他們悉數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