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2/4頁)
章節報錯
朱祁鈺回到了自己的山長書房,拿出了香燭,將土木堡之變英靈的靈牌轉了過來,土木堡一役,死掉的都是大明的好兒郎。
但是他們的血仇未復。
朱祁鈺點燃了香燭,土木堡的冤魂再次遊弋在朱祁鈺的身邊,他們低吟,他們嘶吼,他們面目猙獰,但是朱祁鈺面色非常的平靜。
“大明十二團營再次出塞了,大明軍隊沒有失去他們的勇氣,更沒有失去祖宗榮光,再等等,朕定當拿也先的人頭,祭祀你們。”朱祁鈺看著那一炷香靜靜的燒完。
興安一言不發的站在陛下的身旁,他知道這塊靈牌,他知道陛下內心的執念,他更知道,陛下在太廟殺掉稽戾王,不僅僅是為了皇位,更為了告慰亡靈。
他都知道。
等到香火燃盡,朱祁鈺伸手將靈牌翻了回去,哪些遊弋的亡靈消失不見。
興安默默的開啟了窗戶,散掉了那些煙火氣。
朱祁鈺站在窗前,默默的等待著軍事會議的結束,這段時間內,他什麼都不會做。
什麼是戰爭?
使敵人無力抵抗,是戰爭行為的真正目標。
迫使敵人服從大明意志的暴力行為是戰爭。
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認為,會有一種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多的傷亡,就能解除對手的武裝或者戰勝對手,並且認為這是軍事藝術發展的真正方向。
興文匽武,也是如此美好的願景。
朱祁鈺從不苛責朝臣們厭惡戰爭這一種殘暴行為,那是人性對真善美的追求。
但是瓦剌人在土木堡殺掉了大明將近五十萬的成丁,這迫使朱祁鈺不得不在大明推行農莊法,來恢復北直隸和山外九州的人口。
故此可以證明:利用巧妙的辦法,解除對手的武裝,或者精神戰勝對手,並不穩定。
不管這種想法是多麼美妙,經濟戰、金融戰、輿論戰,都是如此美妙的想法,他們並不可靠。
這種美妙但愚蠢的想法,是一種必須消除的錯誤。
因為在兩國交兵,這樣危險的事情中,由仁慈而產生的這些錯誤,恰恰是最糟糕的。
歷史上無數次興文匽武都帶來了極大的惡果。
無論是白登山之圍後的大漢,還是八王之亂之後的晉朝,亦或者開元盛世中的大唐,還有飽受軍頭黑道政治傾軋選擇重文輕武的大宋,無不證明了這種美妙的想法,必然招致惡果。
大明曾經走上了這種美妙且十分愚蠢的想法之中,在興文匽武的道理上,一路下坡。
所以大明輸的一塌糊塗,大明用五十萬的壯丁,說明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放棄幻想,尊嚴只在劍鋒之上。
為什麼這種美妙的想法是錯誤的?
因為戰爭是必然的。
戰爭從來不是兵推棋盤,他誕生之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對方無力抵抗,最終一方徹底臣服於另外一方的意志。
如果有一方能夠絕對地忍受,那麼就不可能進行戰爭。
但是會有一方能夠長期絕對的忍受嗎?
必不可能啊。
僅在大明這八十餘年,直接破關的瓦剌人、選擇跟隨反覆橫跳的韃靼人、看到大明實力衰弱趁火打劫的女真人,無不說明一個道理。
只要大明沒有完全戰勝敵人,沒有完全勝利,就不得不擔心敵人戰勝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