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的人是韓政,就是劉玉的義父、韓陵的親爹,他們搞出了王恭廠刺殺案,被抓了送進了太醫院。

孫繼宗當然揹著他爹,和瓦剌人有聯絡,只不過是透過韓政,韓政走的線路是私馬販售,一路有商賈帶信至鄒平,雖然慢了點,但是勝在安全。

送信的人,已經第二次來到會昌伯府了,不能再用第三次了。

只要給點銀兩,自然會有人取來,繞開錦衣衛的視線,將書信送進會昌伯府。

自從太祖高皇帝設立了鐵冊軍之後,如何繞開錦衣衛的視線,把見不得人的東西送進各府,已經成了一個技術活,勳臣外戚各門各家,各不相同。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自古如此。

孫繼宗這次不打算回信了,太危險了。

而且皇帝想幹啥,是個人都知道。

大皇帝要打集寧,還有順聖川養馬場,恢復舊軍屯衛所、河套駐軍、建城等等相關一系列的動作。

大皇帝壓根就沒掩飾過自己的行動,連行軍路線都清清楚楚,因為路都修好了。

大皇帝用兵,就是用硬實力去碾壓,甚至還要大同衛軍和宣府衛軍配合。

也先留在集寧那點人,只要接戰,連半天都撐不住。

連孫繼宗都知道,皇帝不可能輸,因為皇帝連播遷的事兒,都想好了。

料敵從寬、未慮勝先慮敗,的確是兵家常說的一句話,但是連播遷都做好了準備,料敵從寬料到這種地步,平生僅見…

但是皇帝他有錢這麼打!

皇帝僅鑄幣一個月光火耗就往內帑拉四萬枚銀幣,往太倉拉四萬枚銀幣,最近還抄了孔府,運往京師的銀車就有三百多輛!

兵仗局、王恭廠、石景廠,日夜不停,連軸轉的燒火打鐵,連武綱車都造了十多萬輛。

為了打個集寧,大明皇帝可是準備了超過五百萬兩的物資,要用錢,活生生的砸死瓦剌留守在集寧,不足三萬人的兵力。

太宗文皇帝五次北伐,一共才打了一千二百兩白銀。

當今陛下,要用五百萬兩打三萬人留守的集寧…

這不是欺負人嗎?

“趕緊跑吧,打探個屁軍情,難道還準備碰一碰?蠢!”孫繼宗嘆了口氣,天下蠢人怎麼這麼多呢?

非要正面跟皇帝碰一碰,那是四海一統的大皇帝陛下啊。

當今陛下,這是下了血本。

此時的朱祁鈺正在和群臣們開鹽鐵會議,而且討論的正是孫繼宗所思考的問題。

朱祁鈺非常不理解的說道:“為什麼你們會認為,我們這次攻打集寧投入的木料、石方、火藥、民夫、米粱、銀幣,會打水漂呢?”

“為什麼你們會認為會賠呢?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打下了領土,都是掙錢的買賣啊!”

“朕完全不理解,為何你們認為那些地方,不值得如此投入呢?那些礦藏、土地,就已經完全值得了。”

“光是放牧就值了。”

宣府貢市、密州市舶司、攻打集寧、恢復洪武、永樂年間的軍屯、恢復對河套平原的控制,都是需要巨大投入的事情。

但是顯然朝臣們對這件事的巨大利益,並不清楚。

“我們上次講到了哪裡?”朱祁鈺疑惑的問道。

胡濙俯首說道:“上次講到,民進則國進,國進則民強,民強則國泰,國泰則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