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3/3頁)
章節報錯
于謙說的是雖然是歷史,但是卻句句沒有離開朱祁鈺問政的內容。
貪、腐,乃是人的天性,天下人人為私,貪腐乃是必然,權力是一種公共權力,利用、竊用、濫用、僭用,滿足一己之私,進行權力尋租,自古有之,乃是歷朝歷代之痼疾。
不反腐抓貪,就是朝廷權柄淪喪,不反腐抓貪,就會導致朝廷危亡、速亡。
當年在面對是否反腐的時候,常凱申大喊一聲,不反腐抓貪,亡國!結果常凱申也沒反腐抓貪。
後來,郭汝瑰因為太過於廉潔,被杜聿明懷疑是是紅色特工。
“北宋末年,蔡京和童貫,賣官鬻爵,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
“南宋初年,秦檜開門受賂,富敵於國,外國珍寶,死猶及門,朋比為奸,憑寵作威,奸利盈積,朝野畏憚。”
“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構陷岳飛,將岳飛家中抄家,僅得九千緡,按當時米價摺合算,僅紋銀二百七十二兩。”
“正統年間,朝廷張官設立,原為治國安民,可是呢?出仕皆為身謀,居官如同貿易,嗟此小民,誰能安枕?”
正統年間,于謙也曾回到朝廷述職。
無論是公侯將相,那必須要給王振孝敬,明碼標價千兩白銀可共飲,百兩紋銀可得甲上,不給錢,就是繼續在地方窩著吧。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于謙再次感慨,這是于謙自己的詩詞。
他巡撫地方十九年,不是沒人幫他回京,他早在正統三年就掛名兵部右侍郎巡撫地方,但是朝中烏煙瘴氣,他一甩兩袖清風,留下一句,這京師不待也罷,就回地方巡撫去了。
詩仙李太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極為灑脫。
于謙於少保,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他放不下。
放不下這綱紀大壞的大明朝,打小就崇拜文天祥的于謙,不敢撒手不管。
于謙再推一步,陛下的大龍已經被于謙合圍,這次玩的地圖是燕王勘亂,就是靖難之役。
于謙手持建庶人,皇帝手持燕府,這個地圖,回合冗長,大約有一千四百多回。
但是朱祁鈺一直輸,連五十個回合都沒撐過去。
于謙拿了本奏疏說道:“陛下,胡濙寫的。”
“皇明祖訓,戒奢靡卷,太祖高皇帝曾在洪武二年二月庚子日,與群臣對奏言:但遇官吏貪汙、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勳貴亦不能宥。”
“皇明祖訓,諭群臣卷,洪武十八年十月甲午日敕諭群臣言:今將害民事理,昭示天下諸司,敢有不務公而務私,在外贓貪、酷虐吾民者,窮其原而搜罪之。斯令一出,世世守行之!”
胡濙雖然不在,但是他還是把地洗的乾乾淨淨。
胡濙把皇明祖訓裡的兩卷的幾句話找了出來,把太祖高皇帝抬了出來,對反腐抓貪之事,給陛下以禮法上的支援。
于謙深吸口氣說道:“太祖高皇帝,懲元季吏治縱弛,民生凋敝,重繩貪吏,置之嚴典。一時守令畏法,潔己愛民,以當上指,吏治煥然丕變矣,吏治澄清止五十餘載。”
“陛下,反腐抓貪為常例,臣以為甚善。”
于謙從古至今的簡單做了下梳理,反腐抓貪勢在必行,否則必然導致綱紀崩壞。
陛下問政,他將自古的經驗告訴了陛下,此舉甚善,于謙上諫從來如此,不是泛泛其談的務虛,而是從實事求是的角度,詳細的擁護陛下的政策。
這事拖不得了,再拖下去,大明官吏朋比為奸,想要抓,也抓不完了。
興安從於謙開始講秦朝間金的時候,就已經回來了,眼看著于謙和陛下論政,已經講到了尾聲,低聲說道:“大雨袤延千里,淫雨霏霏三十餘日,燕山崩,撼天,地蕩搖,川原並拆裂,郊墟亦遷移,壅填為崗阜,陷裂作溝渠,山鳴谷響,水湧砂溢。”
“山崩。”
“陛下勝。”
于謙呆滯的看著興安拔掉了他所有的旗子,他圍困燕府的五十萬大軍,被興安悉數拔去,全軍覆沒。
“不是,興安大璫啊,你這颳風下雨閃電冰雹,某就不說什麼了,之前隕石、而後地陷,今天居然是山崩!”于謙將旗子一扔,這怎麼下?
興安笑而不語的說道:“此乃天災,非人禍也,換手。”
陛下不能輸,那興安這個裁判,就得找理由讓陛下贏,但是陛下的劣勢太大了,他只能越來越離譜。
朱祁鈺持建庶人,于謙持燕府,再次對弈。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