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西關的第一份聖旨,授予的只是一塊頭功牌,集寧之戰,王覆在曼陀羅山上獲得了瓦剌人駐紮曼陀羅山隨時偷襲大明後軍的情報,那一次王復差點死在那個瓦剌小斥候的手裡。

王復走到了輪臺城,還沒有來得及欣賞輪臺城的雄偉,就收到了第二份聖旨。

輪臺城的第二道聖旨,授予的是一塊奇功牌,獎勵王覆在瓦拉和林和楊漢英合作,解救夜不收和迎回八十一具墩臺遠侯屍骨的功勞,楊漢英因為此事,才能把自己的妻子送回大明。

王復剛剛走到了嘉峪關,就收到了第三份聖旨。嘉峪關的第三道聖旨,授予的是一塊頭功牌,王覆在瓦拉和林提供了許多的情報,給大明皇帝親征平叛,提供了情報支援。

王復剛剛走出甘肅地界,來到了景泰縣,就是到了第四份聖旨。

景泰縣的第四份聖旨,授予的是一塊奇功牌,獎勵的是王復將撒馬爾罕的眾多天文工具送回了大明,開啟了大明大思辨中的度數旁通,而《景泰曆書》王復理應有一份功勞,六分儀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大明天文學的發展,為海事堂的成立,奠定了基礎。王復剛剛走到五原府,在景泰安民渠的河邊,收到了第五份聖旨。

五原府的第五份聖旨,授予的是一塊奇功牌,獎勵的是王覆在輪臺城歸明之事中的巨大貢獻,看似是王復威逼大明朝廷獲得了康

國公的冊封,一道聖旨換了一個輪臺城,甚至換來了吐魯番果敢王也密力火者的歸附,大明這買賣做的,無本萬利。

王復剛剛走到集寧城的興和所,就收到了第六份聖旨。

興和所的第六份聖旨,授予的是一塊奇功牌,獎勵王覆在大明重開西域過程中,穩定邊防的卓越貢獻,大明重開西域的日拱一卒,沒有一個穩定的邊方,絕對無法成行,而王復主持康國事,穩定了大明對西域的開拓,也穩定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恢復往日的繁華,王復當居首功。

王復回到了順天府京師,他是進士,也是大明武勳,按制從德勝門入京師,他收到了第七份聖旨。德勝門的第七份聖旨,授予的是火尋侯的世券,和一枚奇功牌,獎勵的是王復捨棄了康國公位,毅然決然的回到了大明,獎勵的是他的忠誠,這是一個榜樣,更是所有墩臺遠侯的精神圖騰。

在王復一步步的走過金水橋,在承天門前,王復收到了第八份聖旨。

承天門前的第八份聖旨,授予他工部左侍郎的官職,作為武勳,他本不應該授予文職,這份聖旨是一種肯定,大明朝只有一個人既有武勳,也有文職,那就是大明晉國公于謙於少保。

「臣王復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王復走進了奉天殿,五拜三叩行大禮覲見。朱祁鈺站了起來,往前走出一步,側著身子,指著王復大聲的說道:「你還知道回來,左右糾儀官,把此人給朕拉出去打,廷杖二十杖!」

盧忠帶著一個緹騎把王復架了起來,拖到了殿外。

王覆被拖走的時候,不敢置信的看著月臺之上的大明皇帝,以他這一路上的聖旨頻率,五塊奇功牌、兩塊頭功牌的功績,他想破腦袋,都沒想到自己剛進奉天殿就被拖了出去,捱了一頓廷杖。

盧忠將一塊尺厚的墊子,墊在了王復的腚上,拿著水火棍笑著說道:「王侍郎,忍一忍,陛下親自叮囑了,要墊著尺厚的墊子,狠狠的打!」

王復感覺不到力度,這不是緹騎們不用力,更不是盧忠力氣小,實在是墊子太厚。

「我需要喊出來嗎?」王復看著盧忠問道。盧忠頗為確切的說道:「應該不用。」

王復拎著墊子再次上殿,五拜三叩大聲的說道:「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

朱祁鈺一步步的走下了月臺,來到了王復面前,將他扶了起來,笑著說道:「朕安,免禮。」

朱祁鈺將五塊奇功牌、兩枚頭功牌戴在了王復的身上,拍了拍王復的臂膊說道:「當年你在集寧說要朕給你親自帶上功賞牌,朕親自給你戴上了,這是應得的,火尋侯辛苦了。」

「為大明奔波,為陛下盡忠!」王復站直了身子朗聲喊道。

「陛下,臣能問問,陛下為什麼打臣一頓嗎?」王復總覺得這頓打捱的莫名其妙。

朱祁鈺瞪著眼看著王復說道:「你有經世之才,卻給瓦剌人幹活,國朝正值用人之際,你不回來效力,不打你打誰。」

王復這才知道,皇帝陛下,一直惱怒他在外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