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醫官,陛下下了聖旨,請大醫官前往太醫院接旨。」一個小黃門打著哆唆對冉寧妃俯首說話。
「知道了。」冉思娘笑著說道。
「大醫官歇著,咱家告退。」來解刳院裡宣旨,小黃門的腿肚子都在打轉,聽到了寧妃答話,小黃門告退之後,飛一樣的跑出瞭解刳院。
冉思娘身邊有兩個講醫堂的女醫學徒,這兩個學徒都是皇后千歲安排在冉寧妃身邊的人,能選出兩個敢在解刳院伺候寧妃的人,皇后千歲也是廢了老鼻子勁兒才找到。
寧妃是大明皇帝正經的妃子,身邊自然有人要伺候著,寧妃到解刳院當值,選這麼兩個膽子大的女醫學徒,太難了。
寵冠後宮的冉寧妃,坐在解刳院的寅賓房內,她將頭髮盤在了醫生帽裡,防止頭髮汙染實驗環境,在解刳院當值,冉思娘從來不塗胭脂水粉,更不會穿坡跟鞋,即便是樸素,即便是口罩遮住了半張臉,但依舊是難掩其一雙桃花眼的含情脈脈。
院子裡極為安靜,解刳院內沒有樹,所以沒有蟬鳴,寅賓房的寅賓二字,出自《尚書·堯典》,堯任東方之官,叫做寅賓日出,寅:尊敬,賓:引導,解刳院的太醫,每人都有單獨的辦公室。
冉思娘停下了手中的筆,面色有些疲倦,滿是擔心的看著窗外。
雲貴川黔交多毒蛇,無論試了多少次,一些毒蛇並不能透過藥石治癒,胡長祥胡太醫養的小老鼠,全都不治身亡,五步蛇、銀環蛇、蝮蛇等等毒蛇,無論進行多少次動物實驗,都無法用藥物去治療。
但是胡長祥觀察到了一個詭異的現象,毒蛇咬了馬,馬卻不會被毒死,這一發現,讓解刳院內外,格外的振奮,利用動物治癒或者防止疫病,對於大明人而言不是不可接受之事。
因為大明有鼻苗法抗天花肆虐的先例,利用天花康復者的痘痂製備成乾粉,引起輕微感染,形成抵抗力,鼻膜毛細血管豐富,這種乾粉毒性較弱,但仍然有死亡的可能,不到天花肆虐不會種苗。
而這種鼻苗法,在解刳院的不斷研究中,終於找到了一種更安全的方法去預防天花。
那就是牛。
擠牛奶的少女不會患天花病,觀察現象,總結規律,發現牛身上的牛痘,種苗皮下,可以對天花免疫,而牛痘法也是解刳院奇功牌之一,由院判陸子才摘取了這枚奇功牌。
在最開始的時候,大明的太醫們也進入了一個誤區,以為只要種苗就可以完全免疫蛇毒,但是經過長期的實驗,實驗結果讓大明太醫極為迷茫,因為種苗並不能免疫蛇毒。
解刳院養的老鼠都死了近千隻之後,新的嘗試出現了,有賴於大明解刳學的高速發展,血液的種種作用已經被發現。
以竹葉青、五步蛇為例,咬傷處會在幾個呼吸之間開始腫脹發硬、流血不止,常常伴隨著劇痛,三個時辰到四個時辰,就可擴散到頭部、頸部、四肢和腰背部。傷者會發熱,不斷的戰慄,心動加快,呼吸變得困難,無法維持身形無法站立。七竅出血、大小便失禁尿血、抽搐,最後死於心力衰竭。
而蛇毒是被血液帶到了全身。
馬的血液裡一定有什麼東西,能夠消滅蛇毒,所以蛇毒才不能蔓延至馬的全身。
按照這個思路,清零之後,從頭再來,研究方向也從預防,全面轉向了治療,一年前,開始動物實驗,將馬血凝固後析出的血清,注入三百隻老鼠體內,這些老鼠全都被注射了蛇毒懸濁夜,另外三百隻老鼠作為對照,注入清水,動物實驗,一共持續了四次,由太醫院的太醫、醫生、醫士們進行。
動物實驗結束後,人體實驗,則是由解刳院的大醫官們進行,更為確切的說是由陸子才、欣可敬、胡長祥、冉思娘四人親自做了
人體對照實驗,而實驗物件,就是皇帝陛下判了凌遲處死的前陝西左佈政孫毓、景泰王魏景陽。
大醫官不是一個職位,是太醫院太醫們對解刳院太醫的一種尊稱,其實太醫們私底下更喜歡叫大醫官們為醫聖。
人體實驗完成後,由冉思娘主筆、解刳院、太醫院醫倌們聯名書押的《素問頌》呈送到了陛下的面前。這個研究一共進行了八年的時間,從冉思娘隨陛下南巡至廣州府,冉思娘就開始將蛇毒烘焙成毒粉,以備研究所用。
蛇毒不烘焙為毒粉,即便是冷凍,保質期也就三個月的時間,但是烘焙成毒粉,最少也能保證十年之內,不變質。
冉思娘,是一個用毒的高手,真的要給朱祁鈺下毒,指甲縫裡露出一點,大明皇帝立刻一命嗚呼。陛下的批覆一如既往的快,太監們已經帶著奇功牌到了太醫院宣旨,而宣旨的太監,正是宮裡的老祖宗興安。
興安看到了冉思娘從解刳院裡來到了太醫院,一甩拂塵,朗聲說道:「太醫院眾醫倌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欽惟我聖朝太祖高皇帝,神武聖德緯地經天;創業開基垂法萬世。以為四海之廣,兆民之恤不特耀古以騰今,實足光前而啟後。凡用軍民力役,悉皆給賜衣糧,又必預為藥餌,恤其飢寒,救其疾苦。」
「又如京畿內外,張藥局於通衢,設飯堂於要路,無分軍民商旅,普濟貧病飢寒,復施百衲之衣,不下萬金之費。蒙恩得所者,稽首籲天;脫疾無虞者,歡聲動地。」
「今有大醫官陸子才、欣可敬、冉思娘,藥不執方合宜而用,見機應病,則匕勺可以起沉,造妙通玄,雖刀圭瞭然於心自神農嘗百草以濟蒼生,逮黃帝辨四方而興《素問》。」
「朕見《素問頌》甚喜,以嘉瑞評,特賜三大醫官奇功牌,太醫院眾太醫頭功牌,醫官、醫士、學徒皆賜齊力牌,使四海八方,均沾岐聖昭德;際天極地,共沐大醫膏澤。納斯民於壽康,召和氣於穹壤。」
「傳旨萬方,鹹使聞知。」
」欽此。」
陸子才等一眾,再次叩首,齊聲喊道:「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按照大明制奇功牌和頭功牌有大禮包,哪怕是銀錢恩賞,那也不是小數目,對於太醫院而言,一個嘉瑞,戶部給的官方指導價是十萬銀幣,這筆錢不算小數,能養九重堂一百零一年。
太醫院內人人喜氣洋洋,冉思娘卻悄然退到了所有人的身後,回到了寅賓房,沐浴更衣換了衣服,在東郊米巷門前,坐上了自己的車駕,向著講武堂而去,她手裡還握著一本題本,眼中全是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