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2/3頁)
章節報錯
威則不正。「胡濙這要卸任禮部的差事,還是勸諫了一下陛下。
朱祁鈺反問道:「瞧胡老師父這話說的,朕能怎麼辦?朕難道跟他們一條一條的掰扯不成?朝臣還天天罵胡老師父無德,罵胡老師父諂媚之臣,怎麼沒見胡老師父跟他們一字一句的掰扯?」
「臣是臣,陛下是君,那能一樣嗎?臣怎麼申辯,越描越黑,多少人都說賀章當年去雲南巡按,是臣在裡面作祟,天地良心,賀章自己被考成法外放,和臣何干?」胡濙無奈的說道,這說陛下不愛惜名聲,怎麼就扯到他頭上了。
朱祁鈺兩手一攤,樂呵呵的說道:「這不就是了嗎?胡老師父說的便是越描越黑。」
「朕懶得跟他們說,也不用朕打他們屁股,他們總是在打自己的臉,朕還能瞧個樂,這次要和瓦刺人溝通議和的是他們,被阿刺知院一巴掌打的找不到北,群情激奮要狠狠的打的還是他們,這不就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子?」
「之前還說朕北伐是隋煬帝行為,嘿,朕打仗,朕就是窮兵黷武,朕是亡國之君,他們要狠狠的打,豈不是個個都是亡國之臣?」
「這麼些年了,咱也看明白了,這些個朝臣只管說,這說的不全對,但也不是全錯,但是他們有個缺點,那便是空談,能不能實現,他們才不管。可咱是皇帝,咱得管,得把他落實了,阿剌知院要殺於少保,朕就把大軍塞到他的嘴裡,把他逼得他自己去死。」
「他們罵朕亡國之君罵了這些年,嘴巴最後都是抽在了他們的臉上。」
「那倒也是。」胡濙沒有說服陛下,反而是被說服了一些,但是保證陛下英名無損、功業無虧那是禮部的職責,這不衝突,至少不能讓他們把這些下三路的故事,編排在陛下頭上。
胡濙靠在椅背上,忽然開口說道:「若是太子有陛下一半的才能,我大明國祚可延百年。」
「胡老師父慎言,這可是太子國本,你私議此事,捲入皇嗣不妥。"朱祁鈺敲了敲桌子,提醒胡濙。
「臣這話如果在燕興樓說,在家裡對長祥說,那是私議,可是臣對著陛下說,怎麼是私議呢?」胡濙坐直了身子,陛下讓他打住,他就是不打住,還是要說。
朱祁鈺看著胡濙,思索著胡濙堅持的態度,隨後才極為認真的回覆道:「太子的才智,的確不如濟兒,也不如濡兒,可在朕看來,並無錯漏不端之處,守成之人可為人君,開拓的事,交給他的哥哥便是,大明太小,容不下濟兒和濡兒的志向。」
「胡老師父教得好啊,濟兒和濡兒這心思,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胡老師
父建議朕換太子不成?」
朱祁鈺疑惑了,這胡濙可是堅定的支援太子,還給朱見澄出了不少的主意。
朱祁鈺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的志向還不如倆小孩子,很多事,朱祁鈺就特別小家子氣,他比較狹隘,就是隻顧著大明這一畝三分地,關內關外、西域川藏、東北交趾這些四方之地,朱見濟和朱見深這倆孩子,則是天高海闊,普天之下,哪怕是天邊,也是王土。
「陛下謬讚。」胡濙趕忙謝恩,這也不是他教育的問題,崇王沂王自己爭氣罷了,沂王眼下人在和林,十三歲還未成丁,就已經在軍伍中奔波近萬里了。
胡濙還教過稽戾王呢,不也教出了那麼個貴物來?
「臣其實就是看看陛下是否有意換太子。"胡濙也選擇了實話實說,其實胡濙比較擔心陛下越看太子越不順眼,這換太子,那可是天大的事兒。「朕不能給你許諾,他要是哪天學了劉據、李承乾,朕就是再不想換,也沒得辦法。「朱祁鈺並沒有做出承諾,但也相當於做出了承諾,只要他不學了劉據、李承乾,那朱祁鈺也沒廢太子的理由。
皇位的安穩更替,對於大明,對於朝廷而言,都是天大的好事。
「臣謝陛下聖恩。」胡濙臨走的時候,突然轉過身來,要行三拜五叩的大禮,興安立刻扶住了胡濙,這歲數了,這萬萬是不能跪了。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說道:「朕也謝胡老師父這些年的輔佐。」
「臣,告退。」胡濙不再堅持,景泰十一年,胡濙,無愧於心。
「胡老師父這是徹底把身上的擔子卸了?」興安看這架勢,面色複雜的說道。
「他想得美,禮部的事兒卸了,太子少師的差事他還得辦,朕讓他辦差,他還能不辦?"朱祁鈺卻搖了搖頭說道:「他老了,可沒糊塗,只要不糊塗,就得一直辦差。」
興安面色不忍的說道:「這都致仕了,按照慣例,該歇歇了,都這麼大年紀了。」
朱祁鈺拿起了奏疏說道:「朕的聖眷哪有那麼好消受的?頂多以後少給些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