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3/3頁)
章節報錯
于謙心裡跟明鏡一樣,賀章這番彈劾,若是沒有跟陛下透過氣,他于謙這名字倒過來寫。
這就是一出商量好的紅白臉的戲,賀章扮那個惡人,陛下做那個好人。
君臣二人,不過是就這蕭鎡的事兒,把這遏制同師結黨明文寫到《憲綱》之中。
能看明白這一點的除了于謙,還有這六部明公,大家都不說話,其實多少猜到了陛下暗度陳倉的意圖,等到朝臣們回過味兒來,已經成了既定事實。
賀章握著笏板的手都出了汗,跟陛下大聲說話,即便是提前商量好的,那也需要很大的勇氣,陛下要是發火還好,陛下說話越溫和,他就越怕。
幸好,事情辦妥了。
日後這朝中再有同師之誼,那便可以請《綱憲》了。
「俞尚書,這在朝官吏不得為士子師,可寫到《綱憲》之中?」朱祁鈺又看向了俞士悅。
俞士悅出列長揖說道:「並無不可,臣以為善。」
俞士悅作為景泰年從未換過人的六部尚書,他這點眼力價還是有的,陛下要辦的從來不是蕭鎡。
「諸位明公以為如何?」朱祁鈺再看向了其他人問道。
「陛下聖明。」于謙睜開了眼,帶頭俯首說道。
「陛下聖明。」眾臣跟著喊的時候,終於回過味兒來。
但是這個時候再反對,那得罪的就是都察院、陛下還有那個帶頭喊聖明的于謙了。
「陛下,臣仍有請,臣請宗室,凡無子者,方許請繼室,生子至八歲方許請名,女至十五歲者方許請封,著為定例。」朱瞻墡一直沒有歸列,一直等陛下自導自演的這出戏演完整之後,平靜的說出了自己的訴求。
這條看似簡單的定例,卻是不折不扣的削藩。
襄王的意思是宗室之內,無子者方可准許請繼室,也就是說大明律中,關於四十歲無子方可納妾的法律條文,將從民間普遍適用於大明宗室。
在此之前,諸多王府妻妾成群,豢養伶人成千上萬,就連襄王在襄王府的時候,也養了不少的伶人。
大明律對宗室、勳貴、官吏們有約束效果,比如大明朝禁奴,這些宗室、勳貴、官吏們只能以家人名義,弄一些僕從。
這一繞,看似兜了個圈子避開了律法,但是也同樣家眷承繼,又有更多的圈子要繞,這繞來繞去,一不下心就把自己個繞進去的不在少數。
繼室子八歲才能請名,女到了成丁才能請封。
這都是降襲制的延伸。
襄王忙於公務,他養不了伶人,自然別的宗室也養不得!
當然襄王這個想法,也是和朱祁鈺溝透過的,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限制妾室、繼室、子嗣的數量,來限制宗室的數量。
這大明一窩窩的豬,太能生了,生太多,大明都要被吃窮了,以前宗室就藩吃的是地方,現在吃的是朝廷。
朝廷叫苦連天,內帑更是鐵公雞一毛不拔,降襲制都搞出來了,限制宗室企納妾,也是錦上添花了。
若是這宗室違命納妾,這妾身子便沒有身份,更沒有宗碟,那朝廷自然不會供養。
這就等同於說,日後這王府裡,那些數量龐大的妾生子,想要再要名分,便是妄想了。
戶部尚書沈翼額頭青筋抖了兩抖,他這個沈不漏都沒敢這麼提議,這叔侄倆兒,合計出這麼個陰損的招數來,實在是讓沈翼汗顏。
論節儉,還得看陛下。
沈翼為沐陽伯金濂佐貳的時候,金濂就老師唸叨著,大明有兩個戶部尚書,一個在戶部,一個在寶座之上。
陰損嗎?其實也不算陰損。
當宗室齊聚京師時候,大明從上到下才清楚的、具體的看到了繁衍生息的宗室龐大的數量。
子生孫,孫又生子,無窮盡也,那是不折不扣的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