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2/3頁)
章節報錯
歐洲已經有一部份被探查標明,而非洲的慢八撒也在堪輿圖之上。
朱祁鈺站起身來,抽出了支架上的長杆,點在了和林的位置上,手一劃指到了地圖的邊界位置說道∶「從和林到喀山,一共就六千里地,遠不如當年唐朝時候,長征健兒們走到喀什的九千九百里。「
「這些遊歷到和林的詩人裡,有句話說的很對,王惲說和林,是國家興王地,據上游而建瓴中夏,控右臂而扼西域。「
「和林這片土地,佔據了上游的地利,完全騎在了大明的腦門上,向東可以聯袂東北方向的建奴,中路可以進攻我大明的京畿要害,向西矛頭可以對準河西走廊,切斷大明和西域的一切來往。」
「只要和林這片地方,有雄兵十萬,就可以壓迫大明三北之地,抬不起頭來。」
三北,東北、正北、西北,為三北方向,只要和林這地方有雄兵駐紮,大明就寢食難安,側臥之榻其容他人酣睡?
而提出和林這個地方,可以牽制中國三北的人,正是慈父斯大林。
朱祁鈺繼續說道∶「和林這地方能養多少兵馬?忽必烈曾經在和林陳兵五萬餘人,這五萬人是正軍,屯軍與正軍為二與八之比,也就是說,和林這地方,至少能養二十萬人有餘。」
」明太祖高皇帝和其謀臣,正是深知其利害方才北伐。」
「此次北伐,解的是朕心頭之恨,同樣也是懸在大明頭上的利劍。」
朱祁鈺從戰略的層面上,表明了大明北伐的意義,這個意義絕對不僅僅是復仇,還有國家戰略安全。
不打和林還想要西域?但凡是和林的瓦剌人有點出息,大明就拿不到西域。
永樂年間為何重開西域提了那麼多次,到最後都沒有踐行?還不是因為拿了也無法長治久安?
「和林以及和林周圍的土地,要麼掌控在大明的手中!要麼讓它始終虛弱的如同綿羊,奄奄一息!但凡是有強兵駐紮,大明危矣。「朱祁鈺手中的長杆重重的指在了和林的位置上。
「各位說說各位的看法。」
朱祁鈺都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這個時候說不能打,那就是跟皇帝陛下對著幹了。
于謙斟酌了一下俯首說道「陛下,咱們再籌備籌備,等來年開春解凍之後,再行前往?此時寒冬臘月,塞外苦寒,白毛風颳起來,那分不清楚上下,此時進兵,實在是有些貿然了。」
朱祁鈺立刻贊同的說道∶「大明軍又不是人人都是袁彬那種能在白毛風裡行百里的人間青兕,自然要是開春之後再動,春天是草原人最虛弱的時候,也是他們熬過了漫長的冬季後,最重要的日子。」
草原的苦寒,朱祁鈺雖然未曾親歷,但是也曾聽聞,冬天草原上會消失很多的部族,在酷寒之下,無數的人永遠的消失在風雪之中。
春天,瓦剌人和他們牲畜一樣的骨瘦如柴,一樣的虛弱。
大明選在在春天進兵,就是奔著不死不休,奔著亡族滅種去的,既然要打,就要打到斷氣,打到掃穴犁庭為止。
「那軍備呢?陛下,臣不通兵法,這戶部那邊不會有問題吧。「江淵略微有些擔心的說道,他做過戶部右侍郎,是從戶部走到了兵部
尚書的位置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眼下大明要再次北伐,自然需要軍備,而這肯定繞不開戶部,只希望沈翼不要那麼不識趣便是。
「無礙,戶部不肯,朕的內帑這些年只進不出,攢了不少家底。「朱祁鈺回答了江淵的問題。
至於沈翼這個沈不漏會不會阻攔?
朱祁鈺認為不會,因為沈尚書和沐陽伯金濂是同鄉,他們曾經為搭檔,陪著大明走過了最艱難的幾年,沈翼這個人扣歸扣,可是該花錢的地方,只會心疼無比的把錢花出去。
這次的京宣馳道,戶部就沒有做什麼阻攔。
「那臣沒什麼問題了。」江淵見陛下用內帑兜底就不再擔心軍備了。
天底下最有錢的絕對不是松江府的豪商,而是陛下的內帑,陛下不喜奢侈尚節儉,又喜歡四處湊熱鬧,每次湊熱鬧都能收穫滿滿。
朱祁鈺倒是對自己的內帑有多少銀子知之甚詳,作為國帑應急準備金,他的應急準備金可比國帑要多的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