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當然料到了會有人主動投獻,但是他萬萬沒料到會有這麼多。

“他們的訴求主要的就是三件事,第一個就是希望仁慈的陛下,能夠復設北平行都司,重建大寧衛。”

“第二件事,就是希望可以給他們劃分牧區,每年因為爭搶水草豐茂之地,殺的血流滾滾,希望大明可以為他們做主。”

“第三件事,就是他們選了幾個女子,希望送入陛下宮中,他們幾個耆老說,連朝鮮都能送婢女入宮,他們韃靼難道在陛下心裡,甚至不如朝鮮嗎?”

石亨簡明扼要的說明了一下情況。

韃靼和朝鮮孰重,是這三個訴求的核心。

韃靼人有四等人制度,按照韃靼人的看法,大明和韃靼是爭奪天命,大明得到了天命,但是朝鮮或者說倭國,他們有爭天命的資格?

顯然沒有。

“你可真是會給我出難題啊,十三萬人。”于謙萬萬沒想到,他剛到大營,就遇到了這麼棘手的事兒。

這是開始,這十三萬一旦處理不好,大明王化韃靼之路,那就遙遙無期了。

于謙沉吟了許久,才笑著說道:“此事不難,你給我一千掌令官,過年前,我把這些人都給你安頓好。”

“至於他們的訴求嘛,前兩條還好,最後一條,那就得問陛下和禮部了。”

“詩書禮樂可以學,但是這長得不能差了,否則禮部那關就過不去。”

長得不好看,連官都做不得。

于謙主要擔心草原女子風吹日曬,不好看,給陛下送去,那不是給陛下添堵嗎?

“這個你放心。”石亨的面色複雜的說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前幾天,那幾個韃靼耆老見我遲遲不答覆,就給我送了幾個海拉爾,就是草原上的明珠的意思。”

“好看的很。”

于謙一愣問道:“你收了?”

“收了是收了,不收不行啊,要是不收,這幾個韃靼耆老心裡有什麼想法,再鼓譟他們的百姓,十三萬人要是給我譁營了,我難道把他們都殺了?”石亨兩手一攤說道。

石亨看于謙面色不善,立刻說道:“不過,我就想起了四勇團營都督楊俊,當初在海龍屯,那冉貴人,楊俊不是看都沒看,打包送給了在南衙的陛下?”

“我就學他,一起打包準備送京師了,讓陛下頭疼這事兒吧。”

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這石亨身居權力中心朝堂之上已經七年有餘,知道這種事一旦粘上了,那些個御史唾沫星子真的能淹死人。

于謙不住的點頭,笑著說道:“正應該如此。”

“對了,軍紀這塊,既然總督軍務到了,都交給你了,這千頭萬緒的,麻煩的緊。”石亨讓人抬來了一籮筐的文書說道:“都交給於少保了。”

維持軍紀,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于謙比石亨更擅長這個。

“都交給我,你去幹什麼?”于謙拿起了那堆文書看了幾頁,這些事石亨的確不太擅長。

“我去巡邊,巡邊!”石亨笑著說道:“順道打獵。”

于謙一到北古口大營,稍顯繁雜和略微有些凌亂的軍營,就立刻變得井井有條起來。

石亨這邊有十餘萬大軍的軍紀要維護,那邊又十三萬的韃靼人要看著,兩頭忙,忙得他頭昏腦漲,這麼多事,他一個人處置,有些相形見絀。

這不是石亨能力不行,這麼多事,單獨交給於謙一個人,也是如此。

最最主要的是一個人處理,也沒個商量的人。

于謙先是到韃靼人的部族見了韃靼的耆老,又見了很多的韃靼人,然後開始帶著掌令官開始管理這些韃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