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制定了的戰略是:東西對進。

簡單來說,就是黔國公從西,大明京營從東,東西對進,最終圍困升龍城,一舉消滅黎越僭朝。

很快,朱祁鈺的東西對進的謀劃,就被于謙所察覺,隨後在短短不到四十個回合之後,大明軍在圍住堵截之下,被迫退出了安南境內,大明完敗,黎越僭朝大獲全勝。

朱祁鈺嘴角抽動了下,他當然想到了自己會輸,萬萬沒料到會輸的這麼徹底,自己這東西對進的戰略,可是他謀劃整整數年的計劃,結果在於謙手中,就落了個精銳受損,班師回朝,【被迫議和】的結局。

“啊這…”興安準備好了許多的妙招,比如海嘯、比如山洪、比如山崩等,但是陛下敗的實在是太快了,興安都沒反應過來,沒開始讀條,就結束了。

“於少保這料敵於先,實在是讓朕無話可說。”朱祁鈺以為十拿九穩,怎麼也要勝一場,結果卻是沒有任何的意外。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制定的東西對進,在堪輿圖上看,是一種絕佳的方略。”

“可是在兵推之中,就發現,東西兩路進軍,合圍升龍城的方略,意圖太過明顯,東西兩路大軍無法協同,都是各自為戰,反而給臣可乘之機,可以一一擊破。”

于謙派出了小股部隊騷擾,集結了優勢兵力,將西路軍吃下,士氣大損才與大明主力接戰。

朱祁鈺認真的捉摸了下,說道:“再來一局。”

這一把,朱祁鈺再次敗下陣來,只有三十五個回合。

大明主力六萬京軍,被朱祁鈺給一戰敗了個精光,徵夷將軍陳懋、總督軍務于謙、左右參將全數戰死,朱祁鈺打出了【全軍覆沒】的結局。

朱祁鈺呆滯的看著這一幕,這不是翻版的土木堡之變?

于謙面露不忍的說道:“陛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而變,才能取勝,陛下要決戰的意圖太過於明顯,臣只要設下餌料…”

于謙沒說完,他就打了個圈套,陛下就一頭鑽進了口袋裡,被他打了個殲滅戰,于謙手持黎越僭朝,看著倒下的陳字牙旗和倒下的于謙的立牌,五味成雜。

于謙想了想,趕緊往回找補說道:“陛下,知勝之道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大明猛將如雲,陛下,將能,就不用陛下耗費太多心神了。”

在於謙看來,陛下早就做到了將能而君不御,更多的是保證後勤,還有打贏軍事勝利之後的政治勝利、經濟勝利、文化勝利。

在於謙看來,軍事勝利是勝利,政治、經濟、文化的勝利,則是階段性勝利,涉及到了軍事行動之後的長治久安。

大明從來不缺少軍事勝利,但是缺少政治、經濟、文化的勝利。

不會打仗,不擅長指揮,並不是什麼太大的缺點。

朱祁鈺將舞臺讓給了大明的軍將,津津有味的在旁邊圍觀,換上了將領之後,【郡縣安南】的兵推棋盤,就變成了大明單方面的碾壓,無非時間長短罷了。

大明的實力還是超脫太多了,黎越僭朝即便是握著升龍軍,也不是對手。

興安準備好了賜席,袁彬是今日的主角,自然是被敬了不少的酒,朱祁鈺卻沒有喝酒,他向來滴酒不沾,讓自己始終處於一個清醒的狀態。

這一場賜席,朱祁鈺也算是明白了,袁彬為何執意要回來。

他不想留在倭國,袁公方也好,日本國王也罷,對袁彬都沒什麼吸引力,袁彬去倭國就是為陛下搞銀子去了。

袁彬並沒有喝的酩酊大醉,這是御前失儀。

朱祁鈺看著袁彬的背影,無奈的搖頭說道:“他不去也得去啊,倭國那亂戰的局面。”

興安收到了一份急報,俯首說道:“陛下,升龍城傳來了訊息,黎宜民和黎思誠在升龍城火併了。”

朱祁鈺頗感興趣的說道:“哦?誰贏了?”

------題外話------

李鴻章也配稱之為國之柱石?什麼狗屁的年少不知李鴻章,年老方知真中堂。就是一國賊,就是在萬惡的舊社會,他也是個專權擅勢,持招國事以為輕重於私門,成黨以富其家,又復增加威勢,擅矯主命以自顯貴的賊臣罷了。求月票,嗷嗚!!!!!!!!!!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