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2/3頁)
章節報錯
“古之行軍,以仁為本,以義治之,王者之師,有征無戰。王通不義,所以在交趾戰敗。”
王通在交趾,坐看柳升陷入死戰而不救,只求和黎利媾和而不肯出戰,最後和黎利私自議和,大明才失交趾。
黎利能夠在交趾做大,也是仁宗皇帝從交趾調走了黃福,大明在交趾的統治變得大缺大德,最終導致了大明失去交趾,也失去了海洋。
王通在南衙僭朝為官之時,還提出了挖開黃河,阻止大明王師南下的步伐,最後被朱祁鈺送進了解刳院裡,明正典刑了。
就以袁彬對倭寇的瞭解,能夠想象得勝之後的倭寇,會如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不得人心,即便是可以短暫獲勝,也決計不可能長久統治下去。
最終的結果,還是敗北。
袁彬在大明的疆域裡滑動了一下,又點在了倭國的本島說道:“即便是倭國勢強,強佔我大明半壁江山,也無取勝的可能,但是隻要大軍逼迫到倭國本島,則倭國只能投降,它沒有縱深可言。”
朱祁鈺看著面前的堪輿圖,認真的思量著袁彬的話,頗為認真的說道:“所以說,琉球不能丟,雞籠也不能丟。”
琉球是萬國海梁,是倭國的鎖眼,而雞籠島的鎖眼是澎湖。
想要統治這兩個地方,大明需要維持一個極其龐大的水師,才能保證這兩個門戶的鎖眼,牢牢掌控在大明的手中。
朱祁鈺放下了手中的長杆說道:“貪墨鉅萬,導致水師傾覆,再把澎湖、雞籠、琉球、朝鮮送給倭寇之人,可能稱之為忠臣良相、國之柱石?”
袁彬打了個哆嗦,嗤之以鼻的說道:“乃國之巨賊。”
“當送解刳院?”朱祁鈺再問。
袁彬俯首說道:“送解刳院千刀萬剮,也算是便宜他了,這種人怎麼可能是忠臣良相?”
袁彬想不明白,朝鮮、琉球、雞籠、澎湖,全送給了倭寇,不被罵的狗血淋頭,還能為國之柱石?
國賊耳。
“於少保。”袁彬回過神來,才看到了于謙,趕忙見禮。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于謙俯首見禮。
朱祁鈺笑著說道:“朕安,平身,什麼時候來的?”
于謙站直了身子說道:“就在陛下說,陛下挪用了京營的糧餉去修園子,臣貪墨了水師的糧餉為家財的時候。”
朱祁鈺笑了起來,于謙也是笑了起來。
于謙疑惑的說道:“常言道,傾巢之下,安有完卵。貪墨鉅萬,就是貪一千萬兩銀子回家,那不過是給倭寇做嫁衣罷了,何必呢?”
于謙是一個極其極其清廉的朝廷重臣,兩袖清風就是他的典故。
他這種人,是無法理解這些國之巨蠹的想法。
按理來說,貪官的財富,來自於權勢和腳下的土地,失去了權勢,就什麼都不是了。
想要賺的更多,不是應該讓腳下的土地越來越強盛嗎?那不是賺的更多?還能世襲罔替!
雙贏。
但是往往結果並不美妙了,北宋末年的時候,宋徽宗本人搞艮嶽宮,蔡京賣官鬻爵,整個北宋被這一對君臣,敗光光。
朱祁鈺笑著說道:“他們能想明白,就不當貪官了。”
朱祁鈺看著堪輿圖上琉球和澎湖的地方,這也是大明四大海外市舶司的兩處。
他搖了搖頭,不再談論這個話題,而是笑著說道:“興安去請寧陽侯陳懋過來,朕要下棋。”
朱祁鈺製作好了新的兵推棋盤【郡縣安南】,在這個兵推棋盤中,將模擬大明軍征伐安南。
這場兵推棋盤,也做了部分的實力最佳化,稍微增強了一些安南的實力,比如寮國、真臘、緬甸、暹羅等麓川諸國,馳援安南等增益。
第一把,朱祁鈺手持大明,于謙手持黎越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