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3/4頁)
章節報錯
冉思娘有些羞澀的在朱祁鈺耳邊低聲說道:“夫君,真不是試試嗎?妾身都準備好了…不試試浪費了妾身一片心意。”
她今天可不是轉了性子,實在是為了讓後事乾淨又衛生,就只能小步挪動了。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朱祁鈺倒是沒有辜負冉思娘一片好意。
次日的清晨,陽光明媚,連日梅雨的潮溼,被陽光一掃而空,天氣變得炎熱了起來。
“一般。”
朱祁鈺醒來,他的評價是:一般。
大駕玉輅賓士在經過了道路平整和路面硬化的官道驛路上,速度飛快而且不顛簸,舒適度拉滿,但是賓士在崎嶇小路之上,跑不快不說,還容易翻車。
冉思娘卻覺得陛下嘴硬的很,慵懶的伸了個懶腰,懶洋洋,眉眼帶著春風,嗓音有些沙啞的說道:“妾身下不得床了,夫君下次少些力,妾身受不住的。”
“不來了!不來了!”冉思孃的聲音陡然升高。
……
朱祁鈺並沒有離開黃埔別苑,而是在處理著京師來的公文,他讓興安把自己做好的懷錶送給了于謙。
而朱祁鈺卻在翻動著松江府的堪輿圖。
在後世有一種名叫地理決定論的理論,被很多人視為樂圭音至寶。
這種理論認為人們的生活習慣及其文化特點,由其地理條件而形成。
對於這一點朱祁鈺表示部分贊同。
因為松江府能夠從滿是棉田的偏僻府州,發展成為大明最大的市舶司,百貨集散之市,大明最富饒之地,發展速度原勝於其餘市舶司,就是因為松江府就在長江口。
通衢九省之物華天寶,就是松江府的天然優勢。
大明的官道驛路,在此之前,並沒有直接抵達松江府的官道驛路,大明的官道驛路從蘇州直接向杭州府而去。
松江府唯一的水馬驛,還是從蘇州通往劉家港,就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
但是今天,松江府遍佈官道驛路,四通八達,道路寬闊而且已經基本實現了道路硬化。
可是讓松江府變成如此繁華,僅僅是地理決定的嗎?
就以朱祁鈺面前的黃浦江為例,原先的黃浦江並不能形成航運,因為水量極小,時常擁塞。
洪武二十三年,夏原吉中舉,以鄉薦察舉入太學,選為中書省制誥。
洪武二十六年,吳淞江堵塞嚴重,夏原吉請旨來到了松江府治水,鑿寬吳淞江近旁范家浜,數次疏浚河道,最終形成眼下的黃浦水系。
而李賓言也多次徵調民夫,疏浚水路,修路鋪橋,最終形成了眼下這四通八達的水路網、道路網,成為了整個松江府騰飛的血脈,為這座奇蹟之城源源不斷的注入活力。
所以,松江府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松江府可能會騰飛,但是能讓松江府騰飛的依舊是人。
成事在天,謀事在人。
朱祁鈺站在別苑的文華樓上,俯瞰著整個松江府,一時間百感交集,這座快速崛起的城池,還有很多的問題,但是毫無疑問這裡已經成為了大明經濟的馬車。
他看到了于謙、盧忠,楊翰、李賓言來到了黃埔別苑門前,朱祁鈺拾級而下,來到了文華樓下,正好碰到四人。
“松江造船廠案,有眉目了嗎?”朱祁鈺看四人聯袂而來,猜到了他們的來意。
“有了。”于謙將一本奏疏遞給了興安。
盧忠、楊翰、李賓言、興安都拿出了一本奏疏。
朱祁鈺手中有了五本奏疏,他翻開了于謙的奏疏,透過千頭萬緒的情報海,于謙發現了那個關鍵人物。
楊翰透過蛛絲馬跡找到了那個隱藏在陰影之中的毒蛇。
盧忠則是透過了京軍的夜不收們,探查到了情報,進而鎖定了賊首。
李賓言奏疏中說,巡檢司發現了遊弋在舟山群島附近的十幾股倭寇和海盜的情報,並且順藤摸瓜找到了那個居中互通有無的關鍵人物。
“陛下,臣見駕來遲!還請陛下恕罪!”魏國公徐承宗是跑進黃埔北苑的,氣喘吁吁的將手中的奏疏遞給了興安,上氣不接下氣的扶著膝蓋,斷斷續續的說道:“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徐承宗一直在打聽那個關鍵人物,這還真讓他打聽到了,一聽到訊息,徐承宗就筆跡潦草的寫了封奏疏,前來見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