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一腳踹到了這女子小腹,兩個緹騎將這女子按住,這女子正要緊咬牙關,緹騎的大手已經捏住了這女子的兩腮,一塊方巾便塞到了這女子嘴中。

興安活動了下手腳,收起了手中腰劍,俯首說道:“驚擾了貴人,還望貴人海涵。”

“你撒的什麼?”冉思娘是個膽大的人,她頗為好奇興安撒了什麼,這女子就什麼都看不到了。

興安笑著說道:“石灰,雕蟲小技罷了。”

冉思娘一愣,這女子顯然不是興安的對手,但是興安居然如此不講武德,這麼陰損的招數,信手捏來。

她面色嚴肅的說道:“大璫,這在松江府的日子就不要為陛下尋花了,若是皇后知道了,少不了一頓訓斥。”

“謝貴人提點。”興安押著這女子便打算去審訊,可是走到了半道,這女子就面色漲紅,吐了一口深褐色的血跡,浸透了方巾,再無一絲氣息。

這女子在入這別苑之前,就是服了毒的。

興安暗道一聲可惜。

冉思娘去尋陛下了,本來她還想在這松江府逛逛,尋訪名醫,但是出了這檔子事,冉思娘便再無一點心情了。

這松江府在她眼裡,儼然已經成為了龍潭虎穴,她巴不得陛下能早日離去。

朱祁鈺手裡握著一份文集,乃是正統四年三甲第五十三名進士劉觀所寫的集類《玉堂叢語》,第四卷——忠節。

劉觀年少進士及第,在翰林院做文林郎一待就是十年,戶部右侍郎楊鼎在京師之戰後,引薦劉觀出任戶部給事中,劉觀不肯出仕,引疾告歸。

在這一節《忠節》中,劉觀將方孝孺、陳迪、景清、黃觀、練安、陳性善、黃子澄、盧原志、高遜志、林右等人皆收錄其中。

這都是靖難之後,朱棣或者處死或者流放的建文朝文官。

林右在靖難之後,回到了家中不肯出仕,朱棣也沒理會他。

後來江淮鬧了倭寇,林右[勉起視兵,督郡子弟剿平之],朝廷還以為林右要造反,就把他抓了,最後處死了。

在劉觀的忠節這一節中,林右平了倭寇卻死了,這不是天大的冤案是什麼?這不是永樂皇帝暴戾無道是什麼?

朱祁鈺還專門查了刑部、大理寺卷宗,林右死的原因是殺良冒功。

倭寇不過二十,但是林右卻報了一千個人頭賞。

林右的做法在建文朝稀鬆平常,畢竟李景隆都敢把殺敵三百謊報成殺敵三萬,但是馬上奪天下的朱棣,對軍功的審查極為嚴格,這就把林右給查了出來。

選擇性記錄,林右就成了忠節之人。

在朱祁鈺看來,除了景清之外,其餘人都算不上忠節二字,他們對建文帝的忠誠,比樂事薯片裡的薯片還少。

這類的記錄數不勝數,比如寫到:民男女皆衣百結不掩體,灶釜傾僕不治,劉觀就會嘆曰:民飢且死,尚及徵稅耶?

比如寫到:浙江所屬州縣,舊有棗桑,近年砍伐殆盡,桑棗,生民衣食之計,劉觀又會嘆曰:無衣無食,仍納皇糧。

朱祁鈺還專門翻了翻大明的陳年舊檔,發現官檔裡也有記錄。

永樂三年,浙商逐利,將農田盡數種桑織為絲綢。

種了桑樹養蠶,織了絲綢,賺了更多的錢,日子不應該更好過嗎?

可是浙江多府州無足糧,浙江米一日三價,黃青不接之際,糧商更是趁機哄抬糧價,餓死了不少人,朱棣下旨按洪武舊例,將一半的桑樹伐去,改為了稻米。

永樂四年的改桑為稻,就成了永樂暴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