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漢武帝這類窮兵黷武的皇帝,在讀書人的口中,那評價是相當的低。

漢武帝到底為什麼要徵西域?

為了斷匈奴右臂,為了打匈奴,為了報祖宗的白登之圍,這些都是理由,但其實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大漢朝生存下去。

彼時天象,國寶食鐵獸在關中跑來跑去,氣候溫潤,那時候的匈奴,有亡中國的實力,漢武帝不打匈奴,匈奴要亡大漢。

鄧順的意思很明確,陛下重開西域,對陛下的名聲和歷史評價不利。

鄧順看陛下不多詢問,就繼續高聲說道:“陛下,大明雖大,最為緊要之地四處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一曰:宣府,二曰:大同,三曰薊州,四曰遼東。”

“嘉峪關天下第一雄關,長城百里,堅不可摧,大明守嘉峪關,可保西北無礙。”

大明重開西域,要對也密力火者進行賜名、封爵、給官之事,早已風聞,鄧順為了今天的進諫,準備頗為充分。

作為讀書人,他請了不少講武堂的將官,詢問天下兵事,尤其是西域對大明的重要性上,他也廣聞博記,最終得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西域並不是那麼重要。

嘉峪關乃是萬里雄關,等閒不能攻破,河西走廊是大明的天然屏障,只要站穩河西走廊,西北三省即可保證安全,正如眼下這樣。

朱祁鈺倒是頗為意外,鄧順這個景泰二年的進士及第,這個讀書人,居然還專門去研究了大明要地。

鄧順說的這四處,都是亡一處,則大明亡。

這不是朱祁鈺說的,是講武堂眾多將官共同得出的結論。

宣府乃京師門戶。

當年成吉思汗何等天驕?手下大將哲別用計攻佔了居庸關,但是很快撤離。

成吉思汗後來攻下了宣德府也就是宣府重鎮,拿下了野狐嶺,才從紫荊關小道攻佔了居庸關,奠定了蒙金之戰的勝局。

大同府被攻破,則胡虜可從婁蘭古道繞開雁門關直取太原,北宋無法拿下燕雲十六州的原因基於此,北宋亡國也是基於此,太原丟失,最能打的北宋西軍無法馳援開封。

而薊州是大明的另外一處重鎮,乃是大明的另外一個門戶,薊州的重要性,遠勝山海關。

建奴老奴酋努爾哈赤死後,小奴酋洪臺吉就在崇禎二年、崇禎九年,崇禎十三年,多次繞開山海關,從喜峰口入大明,劫掠四方。

而遼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崇禎皇帝一根繩吊死在了老歪脖子樹上,大明亡,清軍入關,清軍來自哪裡?遼東。

百年屈辱史中,對遼東覬覦的豺狼列強數不勝數,倭寇侵華的重要跳板,正是遼東。

倭寇投降,蘇慈宗大軍南下,蘇軍在遼東大地上遲遲不肯退兵,即便是退兵也佔著鐵路,一直到紅太祖親赴莫斯科,蘇慈宗才把中國長春鐵路在52年交還中國。

等到共和國建立之初,十七國聯軍一鼓作氣要拿下朝鮮,那是要拿下朝鮮?那是在覬覦遼東。

共和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依舊要雄赳赳氣昂昂抗美援朝,為何?

“很有見識,對於一個書生而言,鄧翰林講的並無差錯。”朱祁鈺對鄧順的諫言做出了肯定,因為鄧順說的沒有錯。

鄧順的意思很明確,大明的軍事重鎮並不在西,而在北,西域安寧與否和大明關聯不大,只要守住了嘉峪關,嘉峪關何等風雨,大明都可以泰然處之。

大明窮耗民力財力國力,重開西域,可謂是得不償失。

鄧順見陛下首肯,再往前挪了半步大聲的說道:“陛下,西域多賊寇,治西域之難,遠勝治韃靼之費,武清侯至今在大寧衛剿匪,始終無法歸京,當如何治西域?”

“一則遷民安土,西域苦寒,物產不豐,無良田無沃土,遷大明百姓入西域,非百姓之所願,不遷民,又何談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