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3/3頁)
章節報錯
這一切的源頭,自然是唐興拐跑了御令今參局,足利義政開始親政。
細川、斯波氏、山名氏這三家在京都本就是矛盾重重,再加上足利義政不肯調和,三家終於鬧的不可開交,京都一亂,整個倭國,可謂是群雄並起,再加上今年洪澇嚴重,一揆起義,此起彼伏。
足利義政無法主持局面,立刻就想把今參局請回去。
足利義政的打算就是請今參局安穩三管領,控制京都局勢,增強室町幕府的權勢,藉著大明敕諭的聖旨,安撫倭國上下名主,和一揆談判,再卸磨殺驢。
想的很好,可是這第一步就出了差池,今參局已經嫁給了唐興,索性扔下了御令的印綬,跟著唐興來到了琉球,不再過問任何倭國事。
“豎子眼高於頂,他哥哥九歲登位,做了九個月的將軍就死的不明不白,若非這些年今參局護著,他足利義政早就死於非命了。”唐興搖頭說道。
唐興說到了今參局,露出了幾分笑意,其實他娶今參局的政治目的遠大於他個人情感,主要是為了把倭國攪的天翻地覆,大明好渾水摸魚。
對於唐興而言,從來不是自由大於一切,而是大明利益高於一切,為了大明,唐興可以獻出一切。
今參局能放下倭國的一切,跟著他來到倭國,唐興也在懶得計較過往,他本身放蕩不羈之人,而今參局的那些黑暗過往,是倭國悲劇的縮影罷了。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李賓言知道唐興娶了這麼個人,本來還擔心唐興耿耿於懷,看到唐興都不甚在意,也沒有多說什麼,這種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唐興自己不計較,李賓言不會多嘴。
“我這次來,還給李巡撫帶來了一份大禮!來人押上來!”唐興樂呵呵的押上來三四個人。
李賓言不明所以,一臉莫名其妙的說道:“這是何人?”
唐興嘴角止不住的上揚,將三塊腰牌遞給了李賓言,樂呵呵的說道:“石見銀山的孔府餘孽。”
天字第一號案,孔府大案,九萬頃田畝、三百萬兩倭銀,是當初陛下查抄了孔府之後,兩筆最大的財產,尤其是九萬頃田畝。
大明第一親王襄王府把掛名王府下的田產都算進去,不到五萬頃,曲阜孔府等於兩個襄王。
這個天字第一號案,是李賓言督辦,至今未曾結案,因為孔府餘孽至今逍遙海外。
唐興嘖嘖稱奇的說道:“袁彬就帶著三百人,一千匹馬和乾糧,轉戰三千里!”
“五日,撲到了石見銀山,抓了這幾個大魚,而後功成身退,回到了山野銀山,各大名主瑟瑟發抖,唯恐下一個就是自己。”
“還有些小蝦米,已不足為慮。”
袁彬跑去石見銀山逞兇,並非單純的抓捕這些餘孽,更是為了立威,山野銀山群狼環伺,而且佔據要地,一些名主想要聯合起來共同征伐,袁彬三千里奔襲,就是讓這些名主們掂量掂量自己的腦袋。
李賓言呆滯的拿起了茶杯,抿了一口,再次放下,可是他並沒有留意到,茶杯裡早就沒有茶了,他呆呆的問道:“我素來知道袁彬強橫,沒想到他這麼強橫!”
“天大地大,還有袁彬不能去的地方嗎?”
“不過想想是袁彬,也就覺得不足為奇了。”
轉戰三千里得手後回到了自己的老巢,這震懾力,在倭國誰還敢跟袁彬咋咋呼呼?
“也就是在倭國罷了,天下失道一片亂世,發生什麼都不稀奇。”唐興倒是覺得很合理,他見慣了袁彬勇武,絲毫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這種事發生在袁彬身上,非常合理。
唐興眉頭緊蹙的說道:“倭國內訌,倭寇離散,這海上的倭寇陡然增多,李巡撫還是多加小心。”
“我自然知道。”李賓言重重的點了點頭。
就如同朱見深單槍匹馬跑去了和林,治理雲貴川黔苗民生變,永無後患的做法是征伐麓川,安定麓川需要先平定交趾那般,想要對琉球郡縣化,並且長治久安,倭國必須勢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