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3/3頁)
章節報錯
疫病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的時候,並不會出現王翱、周瑛擔心的擴散之事。
“李巡撫不必掛懷,我等盡心竭力,必然不讓瘟病散逸。”番都指揮馬雲頗為自信的說道。
這幾日三府之地的疫病已經到了能夠開坊門的時候,但是基於謹慎和保住官帽子的前提,還是決定在閉城月餘。
李賓言眉頭緊蹙,他並不是很擔心疫病之事。
事實上,疫病之事已經過了時節,暫時關閉坊門半月足以讓疫病之事徹底平息。
陛下想要他和李賢的人頭以謝天下,怕不是那麼容易。
“大明要從夏序轉入秋序了。”李賓言似乎是對番都指揮說話,更像是自言自語。
這才是他擔心的地方。
四時之序是李賓言第一個提出,法四時也是中原王朝文化之一,比如秋後問斬。
大明即將進入秋序,也是李賓言的一種悲觀預期。
大明的新貨幣政策正在遭受最嚴峻的挑戰。
錢荒和商貿活動的高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衝突,小農經濟到商品經濟的蛻變過程需要經歷陣痛,這個陣痛不是作用在大明百姓身上,就是作用在六合八荒之地之上。
商貿活動的頻繁導致了錢荒更甚,雪上加霜。
按照大明鹽鐵會議的總結,天下百貨應該隨著大明新貨幣政策的推行慢慢漲價。
按大明每人每年五十枚銅板計算,大明每年應新發貨幣四十億銅錢,但是陛下御製銀幣和景泰通寶每年折算新發貨幣已經超過了九十億銅錢,這是百貨漲價通脹的基礎。
錢多貨少,供小於求則通脹。
但是李賓言敏銳的發現,集散天下百貨的松江府市舶司的物價已經整整三年沒漲,反而跌了一些。
在走訪之中,李賓言同樣發現,鹽引和小鹽引,再次變成了貨幣的一種,而許多小的作坊因為錢荒,正在關門。
錢荒引起了一系列的三角債的問題,貨幣流通性也在逐步的降低。
京軍強悍,邊軍衛所士氣低迷軍備鬆弛,而最為迫在眉睫的就是大明水師的恢復速度,根本跟不上大明海貿的發展速度。
在這兩年,大明廣州、福建、浙江、江蘇等地,接連出現了大量的鏢局,而這些鏢局並不走陸鏢,只走海鏢。
鏢局的船舶之上,沒有一絲一毫的商貨,都是軍備,一旦在海上遭遇海盜,鏢船就會應戰。
而各個鏢局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劇烈,時有廝殺。
鏢局的大量出現,就意味著大明水師壓根就不夠用。
考成法的高壓之下,本就叫苦連天的官吏,開始尋找借力與地方士紳勾結,而反腐抓貪的深入,比如要求文武百官家眷不得營商的訊息一出,更是一片譁然。
最讓李賓言擔心的就是大明皇帝始終擔心的那個問題,南衙尚奢、競奢之風糜爛,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尤其是最近一次撲買之上,為了一個高麗姬,鬥富的兩家,如同鬥氣一般,將高麗姬捧到了九萬銀幣的高價。
尚奢、競奢、鬥富,讓李賓言時常想到那個既不浪漫也不美好,把女子剁了做成羹上餐桌的魏晉南北朝。
經濟、軍事、政治、文化等等多方面的諸多預兆,無不預示著大明即將迎來一次全面的考驗,也就是冬序。
凜冬將至。
大明的冬序時間有多長,造成的影響有多大,甚至大明能不能挺過這個冬序,李賓言根本無法預料,他才如此的憂心忡忡。
番都指揮馬雲還以為李賓言在為疫病之事捱了陛下訓斥而擔憂,其實李賓言考慮的更加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