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2/3頁)
章節報錯
汪皇后繼續說道:“常人皆言,入閣辦事,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依臣妾看來,其實不然。”
“入閣辦事者,不過批答,猶如開府書記耳,事既輕,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內授之而後擬之。”
“百凡皆奉聖斷,分毫不敢欺負;部務盡聽主者,分毫不敢與聞。”
“皇后見地非凡,正式如此。”朱祁鈺頗為讚許的點了點頭,汪皇后雖然不理前朝之事,但是並非對朝政毫無見識,相反,理解非常深刻。
汪皇后說的就是大明文淵閣的困局。
第一,始終無名無分,文淵閣設在文華殿對面,在皇宮之內,和半間房的司禮監面對面,是權力核心中的核心,但是文淵閣有實無名。
文淵閣,始終掛名在翰林院之下,就是翰林院掌院事也是從四品官職,比文淵閣大學士的正五品還要高一級。
這種無名無分,卻處於權力的最高一級,就時常與各部各院發生衝突爭執,權力始終運轉不暢。
第二,則是汪皇后所言百凡皆奉聖斷,因為文淵閣只有票擬,而批紅掌管在司禮監手中。
大明的首輔,除了張居正以外,其餘首輔皆是政績寥寥無幾,尤其是和漢唐宋相比,如雲泥之別。
第三,部務盡聽主者,文淵閣考成六部,卻被六部處處刁難,掣肘極多。
文淵閣在大明更像是秘書室,首輔更像是秘書長。
這擱後世,國務院的頭兒管不了財政部,不亂套了才怪。
在原來的歷史線裡,大明第一個可以稱得上是首輔,並且有一定作為的人,就是此時在江南的應天巡撫李賢。
之後大明的首輔才算是正式登上了舞臺。
“宰相。宰,太宰,持刀宰殺九牲主祭;相,丞相也,皇帝之佐貳。”朱祁鈺解釋了下宰相的具體含義。
歷朝歷代,都沒有宰相這個官職,宰相是一種尊稱。
秦漢都為相國、丞相,唐朝為群相的中書令、尚書左右僕射,宋朝…宋朝的官制太過混亂。
于謙說有完全之法,自然是恢復宰相之位,皆可週全。
朱見澄是個平庸之人,守成應該沒有什麼問題,若是連守成也做不到,朱祁鈺肯定會行廢立之事。
朱祁鈺說起丞相之事,就是想恢復宰相制,為大明探索出一條君權和臣權不那麼擰巴的道路來。
大明的皇帝和朝臣弄的跟仇寇無二,到了後面撕扯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大明朝堂的正常運轉。
比如萬曆和朝臣擰巴了十五年,就是為了立一個太子,最後擰巴到萬曆乾脆躲了起來,不上朝,不理政。
“於少保封世侯,加少保,領兵部事,朕打算令其兼任華蓋殿大學士,入內閣辦事,任首輔之位,朕只希望澄兒一世平安。”朱祁鈺十分鄭重的開口說道。
朱祁鈺之所以告訴汪皇后,就是安定汪皇后略微有些擔憂的心。
朱見澄若能登基,即便是平庸,也真的能守得住江山。
“謝陛下隆恩。”汪皇后因為緊張攥緊的拳頭,才慢慢舒展開來,她最擔心陛下不管不顧行廢立太子之事,到那時,就是覆水難收。
“只是陛下,臣妾僭越,於少保本就是位高權重,如今再加大學士,入閣辦事,徒惹朝中非議?”汪皇后不無擔心的說道。
朱祁鈺明白皇后的意思,壓根不是什麼朝中非議,而是擔心於謙的權柄過重,即便是于謙不想,也會有人給於謙黃袍加身,這天底下,最不缺乏的就是投機之人。
“皇后所慮,朕都仔細想過了。”朱祁鈺搖頭說道:“皇后某要擔心,朕信於少保。”
歷朝歷代,皇帝被俘,皇城都被攻破了,唯獨于謙做到了,瓦剌人帶著大明的皇帝來到大明京師,卻吃了大敗。
于謙是值得信任的。
而此時的九重堂內,于謙的夫人董氏,給在書房發呆的夫君端了一杯茶過去。
于謙回到九重堂後,就一直在發呆,他的面前有幾枚印。
少保印、文安侯印、京營提督軍務印、講武堂祭酒印、陛下剛剛賜下的火牌。
這是于謙的官印,每一個都位高權重,每一個都是實權,再過幾日朝會之後,于謙還會收穫一枚印,華蓋殿大學士。
“官人有痰疾,不如就此致仕吧,也算是功成名就,急流勇退了。”董氏看著發呆的夫君,低聲說著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