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1/3頁)
章節報錯
“孫炳福做的很好。”朱祁鈺合上了奏疏,他思考了許久才說道:“讓戶部部議一下,朕要加息。”
加息,是一種常用的金融操控手段,與大明財經事務息息相關。
加息有幾種作用,分別是鼓勵存款、減緩市場投機、降低民間借貸的利潤、壓抑通貨膨脹、壓抑消費、減少貨幣供應。
在大明的語境中,最重要的作用, 就是讓那些地主老財們,把從唐隋開始不斷流入的白銀,從豬圈裡挖出來,存進寶源局中,成為大明銀根。
戶部曾經粗略估計過,從唐隋開始一直到元末,持續流入白銀大約有一億兩白銀左右。
兵仗局這七年來, 一共鑄造銀幣不到五百萬銀幣。
無論是鈔法還是徵倭, 朱祁鈺都需要提高大明寶源局的信譽,並且增加百姓儲存的動力,加息無疑是一種極好的辦法。
現在大明的利率是3%,而民間的民信局還有錢莊,極不成熟,沒有銀庫,更沒有信譽可言,朱祁鈺的寶源局優勢很大。
無論是徵倭還是鈔法,都需要大量的存銀,沒有真金白銀,誰給紙鈔背書,而這真金白銀,就是最實在的背書。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如果有必要,年累計增加利息, 比如一年期年化3%, 五年期年化6%, 這樣的話, 也可以大幅度增加百姓們儲蓄的積極性。”
“加息和定期,是朕想到的吸儲的方法,朕想要解決錢荒,就必須要把這些散在民間的散碎銀兩放到銀庫裡去。”
興安卻猶豫的說道:“陛下,臣和內帑太監林繡、戶部郎中王祜聊了很多,陛下,臣有話要說。”
“現在兵仗局一年御製銀幣為一百二十萬銀幣,這已經是極高的數字,大約等同於九十億的永樂通寶,大約相當於兩百億的飛錢。”
“但是陛下非但沒能還清大明前面八十年的債,又欠錢了。”
大明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朱祁鈺的新經濟一攬子計劃實施以來,以新貨幣政策為核心的財經事務改革,取得了極為輝煌的成果。
這些成果,正在大肆促進大明朝的財經事務的發展。
財經事務的全面發展,必然造成需求貨幣的大量增加,而現在朱祁鈺的兵仗局壓制銀幣都供應不上大明總體需求,這才造成了錢荒。
朱祁鈺也知道這個情況,立刻說道:“兵仗局、寶源局在京師再開設兩個官廠,前些年是因為銀匠太少,現在兵仗局培養了一批熟練的銀匠,可以再建新廠。”
“這件事工部、戶部已經在著手做了。”
當年兵仗局不能擴大規模的原因,還是因為銀匠太少,這些年兵仗局自己培養了一大批,可以再建一個新廠,緩解錢荒的壓力。
“治標不治本,陛下。”興安小心的說道。
朱祁鈺靠在椅背上,嘆息的說道:“是啊,行鈔法可以一勞永逸,然後停十幾年,寶鈔變成廢紙一張,受害的還是百姓。”
“沒有銀根的寶鈔就是廢鈔,朕知道鈔法必行,但還不是時候。”
印鈔當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朱祁鈺當然清楚。
可是在依舊是小農經濟的大明,行鈔法,就是加重朘剝,最後還是加碼到百姓的頭上,必須保證大明國帑內帑的銀子佔大明銀子三成及以上,才能印鈔。
至少攢夠三千萬兩白銀以上,才行行鈔法。
而且這不算每年的白銀流入。
朱祁鈺在涉及到大明百姓的時候,就會變得格外的縉紳,絲毫不敢有一點冒進。
無論是藩王、貴勳還是文臣,頂多鬧鬧意見,朝堂之上再波瀾壯闊,也是朝堂上的風浪,和百姓們關係並不是很大。
百姓們真的揭竿而起,朱祁鈺會失道天下,煤山上的那個歪脖子樹就是給他準備的。
朱祁鈺敲了敲桌子說道:“還是得徵倭,誰讓他有金山銀山呢,金尚書是對的。”
“怎麼個徵法,得拿出個章程來,像胡元那般,說風就是雨,打下來也守不住。”
“讓讓講武堂的諸多武勳和庶弁將研究下。”
徵倭並不是一件小事。
倭國這個地方不大,戰略縱深幾乎等同於零,而現在倭國處於多事之秋,各地名田主對室町幕府已經完全失去了敬畏,群寇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