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2/3頁)
章節報錯
代價最大,收穫最小,除非能夠做到感恩節感恩印第安人那般,趕盡殺絕。
殘忍、沒有人性和低道德,還是得看泰西人。
胡濙說的是殖民的手段,他發現陛下其實都確切的思考過這些問題,他可以少嚼不少舌頭。
他繼續說道:“第二種就是羅馬的方法,殺掉大部分的原住民,剩餘的全部貶為奴隸,然後遷徙人丁。”
“比如他們的斯巴達人殖民希洛人,或者類似於當年胡元在中原實行的那套四等人制度。”
“但是無論是西羅馬還是東羅馬,都被他們殖民的蠻族所消滅,現在泰西還有個神聖羅馬帝國,奧斯曼始終想要取而代之,都是這種道理。”
尼古勞茲所說的幾種殖民屬性,中原王朝都有相應的歷史教訓,元朝的異族統治和今日奧斯曼對羅馬的統治,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最大的區別是大明建立,閃電般歸來,而羅馬永遠的成為了歷史。
朱祁鈺對胡濙的這種說法,十分贊同。
胡濙喝了口茶,才開口說道:“第三種方法,則是宗教佈道,散播教義,開始慢慢同化,這是現在泰西那邊教廷用的方法,效果還不錯,比直接武力征服的代價要小許多,收穫也更大一些。”
胡濙對佈道同化的手段,並不認同,這是一種南轅北轍的做法。
為此東羅馬的牧首和泰西的教皇,以及新教徒之間的割裂,讓本就向心力不足的泰西,如同一盤散沙。
這是術,不是道,也不適合習慣了大一統的中原王朝。
朱祁鈺忽然想到韃清。
韃清是朱祁鈺很看不上的一個朝代,但即便是韃清也是前中期可以拳打沙皇,腳踢列強,一直撐到了1840年,工業化徹底完成的帶英,才終於撬開了韃清的大門。
胡濙說的這種方法,泰西的殖民者不是沒用過。
相反,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起,到麥哲倫環球航行,一直到二十一世紀,整個地球村,遍地都是殖民者。
這些殖民者就跟村裡的懶漢一樣,想盡了一切的辦法,想要逼迫中原王朝就範。
這些都是術,而非道。
“還有第四種,也就是陛下的大道之行,商品殖民,掠奪生產成果的商品殖民地。”胡濙講出了最後一種手段。
大明的生產力遠高於已知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這是大明能夠進行商品殖民的底氣。
利用大明的高生產力,生產出別人生產不出的商品,用商品的高附加值,進行生產成果的掠奪。
朱祁鈺並沒有回答,他思忖良久的搖頭說道:“朕倒是想過這個手段,朕也在這麼做。”
“比如費亦應去倭國販賣棉布,賺的盆滿缽滿,還把倭銀帶回了大明,解決了部分錢荒的問題,促進了大明的商品交換,改善了因為錢荒,帶來的貨幣迴圈問題。”
“當年太宗文皇帝也是這麼做的,但是這麼做的意義何在呢?”
胡濙眼中放著光,他站起來大聲的說道:“武力征服、大屠特屠降為奴僕、宗教佈道,亦或者說是商品掠奪,都是手段。”
“陛下,殊途同歸,這些手段的最後目的,就是替換!用大明的文化,去替換他們的文化,用大明的禮法,去替換他們的禮法!最終達到王化的目的。”
“文字、語言、度量衡、處事、習慣等等,大明文化,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尼古勞茲說大明人太過於善良,而這種善良,來自於大明的文化,大明的禮法。”
朱祁鈺看著胡濙,眼前一亮,果然胡濙這個禮部尚書果然是最懂禮法的那一個,他一語道破了殖民的終極目的。
朱祁鈺站起身來,面露興奮的走來走去,忽然站定,開口問道:“那朕該做些什麼呢?”
胡濙十分確切的說道:“陛下,什麼都不需要做,大明人自己會完成它。”
“什麼都要做,陛下要保證大明這艘巨舶,不會在海上迷航。”
什麼都不做,自然會有結果,什麼都要做,是要在關鍵的時刻出手,防止事情滑向不可控的方向,保證大明這艘船,不從頂上漏水。
胡濙又把尼古勞茲的話簡單的複述了一遍,才說道:“走西口和遷民至雞籠島是拓殖;在倭國的傾銷是掠奪資源;在琉球,大約可以算作是異族統治。”
朱祁鈺立刻打斷了胡濙的話說道:“不不不,不算是異族統治,琉球和大明同文同種,何來異族統治?”
“對韃靼、藏雲貴川黔的苗民的統治,都不能算作是異族統治,五百年前是一家嘛,應該說是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