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按著腳程算,你應該昨天進京,和家人團聚的,這是什麼事兒耽誤了?”

李賓言趕忙俯首說道:“陛下明鑑,臣中間在張秋停了一天,之前徐巡撫、陳總憲在張秋治水,臣路過就去看了看,那河段的確很容易淤堵,徐巡撫和陳總憲,真的是治河有方。”

朱祁鈺這才瞭然,李賓言是坐船回京,走的是京杭大運河。

功利一點想,李賓言回京覆命路過張秋,萬一皇帝問起來,卻是一問三不知,那豈不是耽誤仕途?

朱祁鈺手中拿的是彭遂寫的滄溟流的一些觀點,彭遂並沒有斷言滄溟流諸事,這些需要舟師們,反覆去驗證。

第二份則是雞籠島的勘測,島上氣候炎熱,受滄溟流的影響,雞籠島全年無凍,一年三熟。

但是因為缺少必要的醫療,雞籠島上不到三萬人只能住在半山腰上,這也是琉球從三國時候就有了人煙,可是一直未能開發的主要原因。

太熱,氣溫大約和呂宋相當。

雞籠島是典型的亞熱帶海島型氣候,在平原地帶無明顯四季變化,但是在山區則有四季變遷。

五月到九月是梅雨季節,之後就是颱風季節,但是因為雞籠山的阻斷,西部大部分的平原地區的影響較小。

有一種獨特的風,被當地人稱之為焚風,也叫落山風。

落山風,乾燥、悶熱、強勁,刮起來似乎要將一切燒起來,需要及時補水。

開發雞籠島需要大量的姜,防止溼熱,同樣氣溫在冬天變化比較大,但是絕對凍不死人。

林林總總,關於雞籠島的開發,李賓言洋洋灑灑寫了幾萬字的想法。

“流放雞籠島絕對比流放永寧寺要強得多。”朱祁鈺合上了李賓言的奏疏,永寧寺的冬天真的會凍死人,相比較永寧寺,雞籠島就像是天堂。

李賓言點頭說道:“那是自然。”

要不是要開發雞籠島,這群流放的人,哪有這種好待遇?

但是這是大明第一次將手伸向了海洋,是陸權向海陸並重的轉變。

他想到自己在聚賢閣前摘下的永樂劍說道:“陛下,那把劍,該不該收回去了?”

“拿著吧。”朱祁鈺示意李賓言帶好就是。

他不打算收回去,永樂劍在南衙壓著,一些肉食者還不停的跳出來。

沒有了永樂劍,難道他再帶著大軍平叛去?

李賓言說起了松江市舶司的事兒,他拿出了一個厚厚的賬本,這賬本僅僅是目錄。

他如數家珍的說道:“松江市舶司,今年放了兩百一十三枚桅大船的船證,共有十七萬次的商舶出入,近千次貢舶進出,吞吐貨物近億斤,包羅永珍。”

“其中有占城米一百七十萬石、蘇松白米四十五萬石、香料十二萬石、松江棉布三萬餘擔,桐油四十萬斤,魚油五十餘萬斤…”

“陛下要找的黑金也找到了,就在爪哇島上,臣這次進京,帶了一桶。”

朱祁鈺看著賬本,這只是一本總賬罷了,真正的賬本已經抬到了計省衙門。

“松江寶源局吸儲近四百萬枚銀幣,再加上南衙吸儲,總計超過了八百萬枚銀幣,這次一併押解入京了。”李賓言終於說到了此行的目的。

他之所以親自回京,是寶源局保留了將近兩成的留存應對存取之外,其餘的銀兩,全部押解回了京師。

這錢實在是太多了!

李賓言怕路上被人截去,就親自押送了,萬一丟了,他李賓言也不用回京了,找個坑把自己埋了就是。

幸好,全副武裝的大明京軍,護送大明官銀,沿路不長眼的一些流匪們,都被順手平定了。

這些銀兩都會存到戶部和內承運庫去,一來需要壓制成銀幣。二來,這些錢大約這輩子都不可能回南衙了。

要用到官道驛路硬化、疏浚四萬裡水路以及各種官廠營建之中。

“南衙是真的有錢啊。”朱祁鈺感慨萬千。

他收割了幾波,這跟割不完一樣,一茬一茬的長,這一個寶源局又榨出八百萬兩來。

離幾億的開發資金還有很遠的距離,勢要豪右們還得多努力賺錢,然後存到大明寶源局,為大明的大開發做出貢獻才是。

“陛下,臣有個想法。”李賓言往前探了探身子說道:“是不是可以在琉球限制下商賈帶刀之事?”

“臣的意思是,進入琉球列島、雞籠島後,一應張弓、填銃商船,以倭寇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