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2/3頁)
章節報錯
胡濙緊走了兩步問道:“回京為官?還是還要回松江市舶司?”
朱祁鈺卻是一聲不吭,只往前走,讓胡濙自己去猜。
胡濙趕忙說道:“陛下,臣以為還是讓李賓言在松江府的好,李賓言要是離任南衙,李賢在南衙獨木難支!”
“而且松江市舶司是景泰四年建立,眼下才僅僅一年光景,永珍更新,松江市舶司剛有了些起勢,正是關鍵的時候啊。”
“而且琉球諸事,都是李賓言在弄,這要是輕易調任,豈不是琉球大好局面就得從心來過嗎?”
胡濙這一番話很長,之前胡濙曾經生動的演示過很多文人的手段。
比如胡濙就推薦了曾經彈劾他無德的賀章,回京任右都御史,總領都察院之事。
陳鎰打算去雞籠島,對都察院,陳鎰發現他真的是有心無力。
那就是一灘深不見底的渾水,越早抽身,陳鎰能多活幾年。
都察院,比蠻荒之地的雞籠島還要可怕。
“就是回京述職罷了。”朱祁鈺看著胡濙一臉急切的樣子,不再賣關子了。
李賓言就是正常回京述職,聖眷這東西,也是需要更新的,一直看不到皇帝,天大的聖眷也會消失。
皇帝太忙了。
李世民曾經制作過一個屏風,上面寫滿了官員的名字、職務和功過,因為勤政如李世民,也記不住那麼多官員,只能遇到了抬頭看一眼屏風。
李賓言一直不在陛下面前混臉熟,就是在地方悶頭苦幹,乾的越多,聖眷不在的時候,他死的越快。
“哦,原來如此。”胡濙這才面色舒緩,他舉薦了賀章當右都御史,掌都察院事,朝堂上的那些師爺們再清楚不過,而且陛下也答應了。
這要是再把李賓言調回來,師爺們立刻就會聞風而動,彈劾他這個無德尚書了。
失去了皇帝庇佑,他死的不會比解縉好看幾分。
但顯然陛下並不打算食言。
這就是皇權和臣權之間爭鬥中,皇帝的絕對優勢。
因為作為皇帝,可以食言,但是臣之稍有差池,就是萬劫不復。
胡濙亦步亦趨的說道:“其實陛下,都察院現在這個局面,是陛下一手造成。”
“嗯?”朱祁鈺腳步一頓,滿是疑惑。
跟他有何干系?
胡濙趕忙說道:“陛下,于謙、徐有貞、王文、陳鎰、李賓言、李賢,皆出身都察院,還有楊俊身邊的刑科給事中林聰,人在撒馬爾罕的王復、王悅,也是風憲言官。”
“這些有才能的人,陛下都派出去、調任做事去了,這都察院可不就是這個模樣了?”
林聰,文進士任刑科給事中,參贊楊俊軍務,南衙諸事平定之後,立刻去了湖廣,參贊軍務去了。
的確,這些都是風憲言官,現在散的滿大明都是。
“胡尚書這是不打算做讒臣,改做直臣了?面刺寡人之過,就賜百事大吉盒吧。”朱祁鈺滿是笑意的說道:“李淑妃生了個公主、陳昭儀生了個皇嗣,再加四枚銀幣。”
胡濙對泰安宮又添新丁一清二楚,他會到泰安宮為皇嗣講學,自然是知道泰安宮裡的一些事,名字都是他取字,請陛下定奪的。
他俯首說道:“臣為陛下賀,臣為大明賀。”
百事大吉盒京官人人都有,緹騎已經送去了官邸,今日官邸放夜,百官人人有份,而且還有四枚銀幣,這是喜錢。
朱見澄、朱見浚、朱見薇、朱見芝都有慣例,四皇子朱見澤和三女朱見蓉也是循的舊例。
李賓言到了京師,最先見到的事望眼欲穿的金濂金尚書,然後到了吏部,最後到講武堂面聖覆命。
春秋秋來,李賓言上次見陛下,還是在南衙,這轉眼間一年多已經過去。
京師講武堂的樹木鬱鬱蔥蔥,部分的地面開始了硬化,李賓言來到了聚賢閣,當初他曾經在聚賢閣的鹽鐵會議上,說了一些蠢話,到現在都被人津津樂道。
李賓言上次回京,是上的二樓,這次到了一樓。
“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李賓言一進門行了個大禮,這一年多沒見了。
朱祁鈺笑著說道:“平身,坐,興安,給李巡撫一份百事大吉盒,泰安宮有喜事,趕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