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2/3頁)
章節報錯
此時的他坐在靜妙堂前,看著水榭樓臺,晃著身子,看著院子裡的太湖石,滿臉的笑意。
李賢不會貪了他的功勞,相反,在功勞簿上,一定會記上他厚厚的一筆。
徐承宗搖頭晃腦的拍著藤椅的俯首,高聲唱著:“當今天下,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泰、已治平,吾獨以為未然。”
“曰安泰且治平者也,非愚臣則諛臣,皆非事實,更不知治亂之體,百姓離亂,天下何來安泰治平?”
“抱柴薪燃於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疾呼舒安,若今日之勢…”
他唱的這一段是《賈太傅諍諫漢文帝》,唱段的歌詞是是賈誼上漢文帝《治安策》。
漢文帝的時候,朝中一些臣子,總是忽悠漢文帝天下安泰,而賈誼看不下去,明明是危機四伏才對,賈誼激烈上諫。
徐承宗搖頭晃腦的唱著唱段,出神的看著天空下的小雨。
大明的天早就變了,看不清大勢所趨,不能順應時勢的人,最後都會被碾碎,死的很難看。
徐承宗在慶幸自己醒悟的早。
日昇號商總李高全,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名字,他是山西平遙的晉商,祁縣渠家和平遙李家,都是山西地面上,有名的商賈。
大明表面上有一條官道驛路,而在民間的寄遞信件、物品、經辦匯兌,往來書信,皆由民信局傳遞。
陛下曾經在督查山西私印鹽引、渠家大案之中,嚴查了一番民信局,因為民間有往來需求,並未曾取締。
但是朝廷的嚴密監督,封禁黃稻錢,也讓暗地裡的民信局的商路,完全失去了以往地下錢莊的作用,李家可謂是損失慘重。
日昇號的最主要的產業就是桐園,遍佈湖廣、江西、廣東、廣西,幾乎壟斷的桐園的買賣。
李賢這是沒證據,雖然他很懷疑,正統年間,太祖高皇帝在南京鐘山所設桐園的大火,就是日昇號放的。
但是因為沒有真憑實據,李賢不會胡亂給人扣帽子。
此時的李高全和他的大掌櫃雷履泰,正在煙雲樓喝茶。
勞保局的設立之初,起到了一定的緩和南衙勞資矛盾的作用,但是這個作用,很快就形同虛設了。
這自然源於李高全搞出的書契,這份書契完美避開了僱用關係,而變成了合作關係。
具體而言,就是日昇號的僱工,不完全是日昇號的僱工,最頂層的是家人,大部分都是各個商鋪的掌櫃,自己家裡的事兒,朝廷就管不著了。
次一點的就是僱工,這部分直接按著勞保局的最低勞動報酬的標準在走,而這一部分,即是有書契為工匠,但是即便如此,也會各種剋扣。
再次一點,就是典型的包工,工頭迫使僱工苦力的父母或保人,接受極少的包身費,訂立包身書契,窮民苦力就變成了工頭的包工。
這就是由僱用轉為合作的妙用。
這種包工,歷代都有,只不過名字不同,比如在漢以前,可以叫做奴隸,在唐宋元明清可以叫做奴婢,在民國可以叫做包身工,也可以叫做勞務派遣。
李高全和雷履泰,正在喝茶,是龍團勝雪,這是貢茶的一種。
“我最近打算去外面避一避,總感覺有事要發生。”李高全揮了揮手切了個曲。
他最近的生意做的如火如荼,朝廷放鬆了海禁,雖然依舊禁止六桅九帆、九桅十二帆的寶船,無論何種規制的戰船,但是對於兩千料以下,全面放開。
造船必須要用桐油。
他桐園的生意可謂是如日中天,他賺了大錢,自然要請一個江南名角來唱曲。
這江南名角上來就唱了個《賈太傅諍諫漢文帝》,讓李高全非常的不滿。
如果袁彬在此,立刻就會認出這個名角,是他當初在神樂仙看到的那個名角。
當時寒潮大雪,多少商賈囤積煤炸,等待天晴雪化,最冷的時候,拋售煤炸,這名為黃豔孃的名角,當時就被花了大價錢請了過去唱曲。
後來就是秦淮河結了冰,一個個借了黃稻錢的商賈,從神樂仙都的高樓上一躍而下,砸碎了冰面,咕嚕嚕的鑽進了秦淮河之中。
現在這位黃豔娘又來了。
黃豔娘帶著厚重的帷帽,她的姿色並不是賣點,屬於少有的賣藝不賣身的女子,這輕靈的嗓音,可謂是風靡秦淮沿岸,無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