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2/3頁)
章節報錯
朱瞻墡在奏疏中,舉了一個例子,那就是桐油,桐油是造船的重要物料,若非雲貴的開發,讓桐油有了產地,大明要造船,沒有桐油怎麼造呢?
朱瞻墡已經深入實踐,開始依託於四勇團營建立的鄉、裡、甲三級的鄉野基層組織,初步實現了覆蓋縣、鄉、裡的廩盈倉組織架構。
朱瞻墡獲得了雲貴重要產物如滇銅、煤炭、桐油、三七金不換等物,入雲貴的筆墨紙硯、鹽鐵、棉麻等物定價的主動權,在不影響商人的積極性下,積極為朝廷創收,為百姓謀福。
若非朱瞻墡這襄王的身份,以及他將七成的收益分給了百姓,朱祁鈺還以為朱瞻墡是“大善人”呢。
“把廩盈法給於少保、金尚書他們看看,商議一下,吸收雲貴的經驗,組織內地的廩盈法。”
“這一次雲貴走在了前面,內地反而走在了後面。”朱祁鈺對朱瞻墡在雲貴的工作,已經不是滿意可以形容了,他頗為驚喜。
興安低聲說道:“陛下,北宋時候,對鹽鐵酒茶礬等物官辦專營。”
“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候,出現了一斤煤炭兩百文錢現象。宋高宗的時候,甚至讓一斤糞,賣到了六文錢。”
在興安看來,朱瞻墡的廩盈法,幾乎和北宋的官辦專營相同,一斤煤大明也就五文錢到六文錢,宋徽宗賣兩百文,宋高宗賣一斤糞都六文錢,這不是典型的朘剝害民嗎?
朱祁鈺看著興安滿臉的疑惑和擔憂,笑著說道:“是的,李賢曾經也有這樣的疑問。”
“朕當時就問他,朕的官冶所日後跟大宋的官辦專營一個模樣,那朕辦這個官冶所意義何在?”
“現在咱們的襄王殿下,透過實踐,得出了一個關鍵的數字,三成。”
有一些東西,朝廷必然是要壟斷的,比如火器鋼羽、特種鋼料、軍備楯車、軍馬等等,但是一些民生的東西,還是不要徹底壟斷的好,又不是戰事。
這其中就涉及到了一個度的問題,而朱瞻墡透過實踐得到了三成的比例,這是個約數,也是個變數,在災荒之年,米粱朝廷至少要佔據五成,否則根本不可能起到作用。
這也是度數旁通之後,出現的一種數字性的敘事結構。
“臣沒什麼疑問了。”興安認真的看了看奏疏,俯首說道。
“那襄王這本奏疏,是不是可以作為邸報的頭版頭條呢?”興安有些猶豫的問道。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當然可以。”
興安面色為難的說道:“可是陛下剛寫了一篇社論,就是那個做奴隸而不得,和坐穩奴隸…”
“還是把那篇《燈下筆談》作為邸報頭條吧,把襄王的這篇奏疏放在次版便是。”朱祁鈺做出了決定。
襄王朱瞻墡的奏疏,是制度向的改良,而朱祁鈺的是一篇社會思考性的社論。
朱瞻墡的奏疏固然重要,但那主要是朝廷制度構建上的事兒。
邸報則是一種導向性的檔案,所以朱祁鈺還是決定把《燈下筆談》,做奴隸而不得,和坐穩奴隸對導向性更加重要。
但求各級官吏們,能把百姓當做是牛馬去使喚。
會試已經結束,幾人歡喜幾人愁,沒中進士的舉人其實也可以做官,只是前途有些灰暗。
殿試在波瀾不驚中,有序進行著,景泰五年的殿試,比景泰二年的殿試,又多了一個《管子》。
管子的篇幅真的很長,即便是不求甚解的囫圇吞棗,看完也要月餘時間。
但管子妙就妙在,它不是算學。
從廣義上來說,甚至可以把管學納入儒學的範圍之內,理解起來並不算困難。
殿試之上,進士們龍飛鳳舞,寫的頭頭是道。
這些準進士們,寫的頗有些道理,比殿試的算學考的要好太多太多了。
殿試的算學卷子,最少也是中考水平了,各種低分。
百分制下,四百名進士平均分居然不到六十。
不及格的算學考試,讓掌院事吳敬這些日子,總是低著頭走路,氣的不行。
殿試的卷子是吳敬出的,陛下斧正,並不是很難,但這個成績出來之後,吳敬羞愧難當。
朱祁鈺倒是早有預料,沒有怪吳敬沒教好,度數旁通,才兩三年,慢慢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