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3/3頁)
章節報錯
朱祁鈺看著滄溟流那三個字,彭遂把太平洋暖流黑潮,取了這麼個名字。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朱祁鈺著重表揚了這種探索欲強烈的人。
再過四十年,也就是1492年時候,哥倫布將會第一次橫渡大西洋到美洲,他去的時候是逆北大西洋的暖流航行,耗時37天。
在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順著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只用了不到20天就達到了。
但是哥倫布並沒有好奇,為什麼會差距這麼多天。
大海里究竟有沒有洋流,一直到十八世紀,才有德意志貴族出身的洪堡,發現了秘魯寒流,確定海里面有洋流。
在通常的認知裡,大海一片寂寥,一片死水。
但其實並非如此,大海也有洋流,溝通各大洋。
彭遂的發現位於北緯25°的琉球,卻長著北緯22°才會生長的椰子樹,而且長勢良好,而且琉球的溫度比寧波要高許多。
好奇心之下,彭遂三番五次,終究是發現了這一自然現象。
其實並不是很難觀察,因為暖流的溫度要比周圍的水溫高十幾度。
而且航行速度也會有較大的變化,合理的利用洋流,可以有效的節約航行所用的時間。
“一人一塊頭功牌吧,獎勵其開拓之心,朕要見見他。”朱祁鈺笑著說道。
“陛下,是不是可以給功賞牌分分類?”興安試探性的問道。
朱祁鈺稍微思考了下,搖頭說道:“不了,就這樣就挺好。”
興安是大明功賞牌的發明者,朱祁鈺就有一塊奇功牌在身上,確定了奇功牌的榮譽。
興安在最開始提出奇功牌的時候,朱祁鈺專門想過給勳章分分類,類似於蘇太祖的做法,每次發生大事,專門定製發一發。
但是朝中對功賞牌的追求熱情,超過了朱祁鈺的預期,朱祁鈺停止了這個念頭。
原因很簡單,他不想擴大化。
奇功牌、頭功牌和齊力牌這種把所有的功勞混合在一塊,是不科學的,不能充分而具體的說明其功勞。
比如設立科技創新勳章、守衛京師勳章、開海勳章、日月勳章、七星勳章等等,可以更好的說明其成就。
朱祁鈺專門分門別類做過設想。
他一直沒有擴大勳章的範圍,依舊是三等功賞牌,沿用至今。
最主要是大明的資訊流通速度,遠低於後世,分類之後,就會降低其辨識度,就會失去眼下這種功賞的效果,降低其榮譽性質。
朱祁鈺這個更像是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類的功賞,而非蘇系勳章。
事實上,除了少有專門研究蘇系勳章的人,很少知道蘇聯到底發了多少種勳章。
研究蘇系勳章最好的辦法,就是研究勳宗的身上,到底掛了多少枚。
朱祁鈺寧願將其混為一談,也不願意降低其流傳度。
榮譽,是名望,是朱祁鈺這個皇帝對個人的肯定,也是大明對個人的肯定。
胡濙獻奇書,《預防與衛生簡易方》是他用一生的經驗去總結的預防衛生之道。
胡濙天天被人譏諷無德、投獻,但是從來沒人置喙過他這本書不該領奇功牌。
多少人一邊拿著胡濙的書,學習如何保持身體健康,一邊罵胡濙無德?
彭遂很快就到了聚賢閣,這個大明權力的最中心,他完全沒想到這裡會如此的簡樸。
他一直以為這裡會是金碧輝煌。
“臣彭遂,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彭遂跪在地上,顫抖不已的說道。
朱祁鈺點頭說道:“免禮。”
“朕交給你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