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3/4頁)
章節報錯
嶽謙用力的點在了堪輿圖上的位置說道:“喜界島港口灘淺地狹,三桅大船不能等閒靠近,必須要在拿下港口的情況下,才能停泊。”
“”四百料的戰座船可以,四百料的戰座船,要對先登軍進行火力支援。”
一個島嶼的周圍其實有許多的礁石,這些礁石就是登島的最大阻力,他們就如同城牆一樣,保護著島嶼。
只有為數不多的天然海灣,可以成為港口,這些港口就是城門。
對於如何登島作戰,大明並不熟練,所以他們採用了攻城的辦法。
派出先登軍,搶佔灘頭,火炮齊鳴作為掩護,先鋒軍緊隨其後,會從四座戰座船上跳上岸進行戰鬥。
而後就是四艘三桅大船在大明軍隊佔領港口的碼頭之後,停靠在港口之中,釋放大軍。
如同城門被攻破,港口被佔領,就意味著戰爭勝利的天平傾斜向了大明。
喜界城就在喜界島的港口三里處。
喜界島的港口是一個束袋形的海灣,這座海灣,肚子大,口有點小,兩處突出的礁石上可以設立飛炮、箭樓等物,阻擊海上來犯之敵。
唐興看著堪輿圖看了許久說道:“我那種快船,可以很好的突破這兩側的防護。”
“在海上,最怕的就是迷失方向,我們的快船由大船拖拽,在距離海灣三十里的時候,開始升帆。”
“然後在倭寇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快速插進海灣之中,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唐興提出了一個不錯的建議,海灣和城池類比之後,海灣有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不能關城門的。
袁彬十分確信的說道:“這船做起來簡單,一船兩個人,可以快速突防。”
“我們的精兵之中,有兩百人是錢塘江的弄潮兒。”
錢塘江大潮洶湧澎湃,其中的弄潮兒,可以憑藉這一塊小舢板,在大潮之中起起伏伏,操船不是問題。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
弄潮兒大約是世界上最早的專業衝浪之人。
陳福寅覺得這是一種不錯的突破方式,十分確信的說道:“這船隻需要三日就可以做出來了。”
緊鑼密鼓的剿滅喜界島倭寇的計劃開始了。
琉球島的百姓開始製作一種小舢板,三塊舢板拼接在一起,然後中間一根兩丈高的桅杆,加上鉤索硬帆。
為了加速,他們甚至仿照飛魚的長長魚鰭,為這種小舢板一樣的船舶上,增加了側翼。
這種側翼,製作起來並不麻煩。
三天後的清晨,大明水師的三桅大船運兵、四百料戰座船護持左右,向著喜界島而去。
在距離喜界島港灣三十里左右,掛在船後的飛翼船開始摘掉了自己船頭的纜繩,去掉了飛翼上的架板。
架板是為了防止飛翼船被拖拽中,在海上碰撞,專門設定。
海面上,升起了一座座的硬帆,這一百五十條單桅帆船快速散開來,而後唐興在喜界島束袋形的港口外,遊弋了一個大圈,不斷的加速,然後如同利箭,衝進了束袋形的港口之內。
海上飛一樣的眾多弄潮兒趁著大風和海浪,在倭寇錯愕的目光之中,衝進了口袋之中,飛翼船在直接撲上了金黃色的沙灘。
無數身著明光甲的軍卒們,從船上跳了下來,直撲灘頭兩側的箭樓和飛炮位。
在倭寇還沒搞清楚怎麼回事的時候,袁彬提著長槊,一馬當先的衝進了倭寇的的箭樓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