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將做好、校準好,並且經過十幾日驗算,並未曾快慢一秒的表,派專人送往了南衙,一共十幾臺的精確時鐘。

在十三日後,李賓言收到了來自京師的精確計時的鐘表。

中午時分,透過時間差,李賓言測算出了松江市舶司的經緯度,在地圖上標識了出來。

“和我們長期測算的差不多,松江府市舶司的維度是東經5°54′,北緯31°。”貝琳記錄下了松江府的經緯度,並且拿一個很細的針,紮在了銅製的地球儀上。

泰安宮的經緯度是0°,北緯39°54′。

貝琳繼續做著記錄,笑著說道:“陛下送來的鐘走時是精準的,南京的經緯度是北緯31°14′,東經2°52′。”

李賓言和貝琳經過長時間的天文觀察確定出的松江市舶司的經度和陛下送來的精準時鐘的經度是完全相同的。

這就代表著,陛下送來的鐘表可以簡單用來測算經度了。

這對李賓言而言是個好訊息,同樣送來的還有一堆的書籍,自然是馬歡等人寫的西洋勝覽。

“把這兩臺鐘錶,送往月港市舶司,沿途海測,試試好不好用。”李賓言將手中的鐘表送了出去。

大明的第一次四海測驗,拉開了序幕,只不過不同的是,這次四海測驗,是測地,而不是望天。

大明繪製堪輿圖應該改一種方式繪測了,利用經緯度,而不是用傳統方式了。

透過較為精確走時的鐘表,去測量經度,透過六分儀去觀測維度。

在經緯尺度上,去描述大明的山川、河流、城池等等,進而度數旁通。

度數旁通,是大明朝在文化領域大思辨的成果之一。

李賓言在觀星臺上,多數的時候是充當一個天文生,仰望星空、心懷宇宙。

他走下了觀星臺之後,他是大明的官員,是兩江巡撫。

李賓言手中握著一份來自琉球的書信。

“唐指揮在哪裡?去把唐指揮、袁指揮、嶽都督和季指揮召集一下吧。”李賓言手中的這封書信重若千斤。

因為在琉球,大明的影響力並沒有完全消失。

琉球國王尚金福的弟弟尚泰久是如何離開琉球,跑到大明避難的?

當初袁彬三人組,突襲了抓到了趙明瑞,就是那個坑了趙宋宗室三千子弟,後來李代桃僵,改姓趙的蒲家人。

他們不配姓趙。

趙宋對不起天下所有人,唯獨沒有對不起蒲家,蒲家殺三千趙宋宗室子弟,投降胡元。

太祖高皇帝禁止蒲家人參加科舉,他們就改姓趙了。

袁彬三人在琉球,給尚金福身邊留下了一個緹騎,負責保護尚金福的安全。

首裡城發生動亂的時候,尚金福把弟弟尚泰久交給了緹騎,葬身火海。

最後這名善戰的緹騎,將尚泰久送回了大明。

這名緹騎依舊活著。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緹騎原先並非軍戶,而是一名王恭廠的工匠,名叫陳五三。

京師保衛戰打響之前,陳五三響應皇帝的號召,從鐵匠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京營一名將士。

而後改名陳福寅,就是那次大明軍士大範圍改名的那次。

陳福寅,在廣渠門外跟瓦剌人的先鋒打過仗,在德勝門外配合過陛下奪稽戾王龍旗大纛、在西直門外支援過被打到牆角的孫鏜,在清風店設伏,死戰不退,和阿噶多爾濟、也先打的難捨難分。

隨後又前往了集寧、河套,最後成為了錦衣衛百戶。

陳福寅跟著袁彬、季鐸、嶽謙,扈從陛下平叛,打透過南北驛路和通往湖廣的驛路,隨後又去琉球抓了趙明瑞。

為大明出生入死的陳福寅,頭功牌都領了一籮筐,本身他是可以跟隨尚泰久一起返回大明。

但是陳福寅最後還是沒有走,而是回到了琉球。

因為琉球島上有明人,居住在久米村的久米士族,他們本是閩人三十六姓。

李賓言將唐興和嶽謙等人叫了過來,正是打算對久米士族抗擊倭寇的行動做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