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3/4頁)
章節報錯
每一次的大思辨,都推動了中原王朝的歷史程序,比如漢初公孫羊的大一統理論。
秦始皇一統六國,乃是開闢之功,但是秦朝大一統的時間僅僅維持了十五年的時間,漢朝用四百年的時間,側面印證了始皇帝的正確。
漢承秦制,秦漢互輝。
而每次的大思辨,無不是進兩步,而退一步,始終如此,從未改變。
這也是太祖高皇帝的知名戰法,叫尺進寸取。
但是胡濙跟一個域外之人,要說明白其中的歷史經驗與教訓,那是說上十年、二十年都說不明白的。
劉吉作為胡濙的關門弟子,也只是初窺門徑罷了。
“今天就先到這裡了,禮義之事,由鴻臚寺卿教你。”胡濙站起身來,離開了會同館。
他回到了禮部,處理了今日的禮部之事,劉吉這個小徒弟,又拿了一堆的書,前往江南繼續勘測水路。
胡濙掌管禮部,也掌邸報之事,長洲詩社忽然刊載了一篇社論,讓胡濙的額頭青筋直跳,呼吸陡然急促了幾分。
他猛地站起來,撩起了褲管,向著講武堂跑去。
“參見陛下!”胡濙氣喘吁吁的說道。
朱祁鈺眉頭緊皺的說道:“何事如此慌張?大秦國使者不法嗎?”
胡濙將手中長洲詩社的社論,遞給了興安,依舊有些氣息不勻。
興安不停的給胡濙順氣,這都七十七歲了,這麼跑肯定喘的厲害。
興安又給胡濙泡兒茶,胡濙才靠在椅背上、
朱祁鈺看完了整篇社論,怒火盈天。
朱祁鈺壓著憤怒對著興安平靜的說道:“讓盧忠點齊所有的提刑千戶,立刻圍困整個長洲詩社,無論什麼辦法,朕要他們開口。”
“無論背後是誰,朕都要將其碎屍萬段!”
“越快越好。”
朱祁鈺手中有幾樣東西,比如放在文華殿,用透明琉璃壓好的半面大旗,那是朱祁鎮的龍旗大纛,只燒燬了一半。
興安是個手藝人,做了一面以假亂真的放在南衙。
比如在講武堂的御書房裡,有一塊靈牌,那是土木堡天變死難的將士,每到八月十五的時候,朱祁鈺都會祭奠。哪怕是南下江南,興安也不忘記給陛下帶著。
比如一幅畫,這幅畫是楊洪還在的時候畫的,講武堂提督內臣李永昌攜帶聖旨,前往宣府,組建墩臺遠侯夜不收。朱祁鈺不能擅離京師,一名宮廷畫師去了。
這幅畫是一式兩幅,第一幅是賜二品飛魚服,等同錦衣衛待遇,一共有二百八十餘人。
第二幅則是墩臺遠侯離開墩臺,軍士互相捶幾拳,然後吹著口哨,消失在天邊的場景,他們的笑容爽朗、明媚,毫無畏懼。
這幅畫裡的那些軍士,很多都已經埋骨異域他鄉,朱祁鈺連撫卹都給不了,因為無法確定是戰死、逃亡、背叛。
朱祁鈺只能給他們的家屬好的待遇,安置在了大興縣。
這副畫卷,就掛在御書房內,朱祁鈺抬頭就能看到。
夜不收在組建之後,補足了大明在情報上的短板,不至於大軍出塞,千里無馬鳴,找不到敵人。
戰功赫赫,即便是南下平叛,夜不收也活躍在戰場之上,打通了南衙前往湖廣的驛路、挫敗了挖掘黃河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