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訊息和一份謝禮(第3/4頁)
章節報錯
王復來到了王庭的門前,看到了伯顏帖木兒和王悅自遠處走來。
伯顏帖木兒滿臉悲痛的應了過來,痛心疾首的說道:“我的兄弟,白帳汗國可汗的兒子克烈和他的哥哥賈尼別克死了,他們在前往碎葉城的路上,不幸蒙難。”
王復反應了一陣,才意識到伯顏說的是誰…
現在的情況,大約可以等同於安南國國王陳氏有兩個孩子,在黎氏作亂的時候,逃到了大明朝避難。
大明派出了英國公張輔率領大軍,平定了黎氏叛亂之後,送這倆孩子回安南做國王,走到半路死在了路上。
安南國再無陳氏子弟,只能郡縣化,稱交趾了。
政治邏輯是相通的。
至於當初安南國到底有沒有陳氏子孫,到大明尋求避難,那得問胡濙了,胡濙是當事人。
反正胡濙當時說沒有。
當然日後,大明再徵交趾的時候,可能會突然又有了陳氏子孫存世,等到平定交趾後,陳氏子孫再次病逝也不是不可能。
“那真是太可悲了。”王復滿是悲傷的問道:“發生了什麼?”
王悅和王復溝透過這件事,這兩兄弟是絕對不能回到碎葉城的。
這是也先、伯顏帖木兒、瓦剌奴酋、王復共同的選擇,但是為了安撫烏茲別克人,也先只能答應克烈的請求。
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現在白帳汗國已經沒有子嗣可以做可汗了,這真是一個悲痛的訊息。
伯顏帖木兒甚至擠出了兩滴鱷魚的眼淚,他嘆息的說道:“馬匪火併,王子暴死,這真是太不幸了。”
“節哀。”王復勸慰的說道。
王復和伯顏帖木兒走進了王庭之內,將這個不幸的訊息奏稟了也先。
“大石,應該找到兩位王子的遺骸,擇地隆重下葬,庇佑烏茲別克人。”王悅朗聲說道。
如何善後,在做這件事之前,就已經定好了。
伯顏帖木兒是他的部族在碎葉城外的膏腴之地放牧,是利益相關。
那麼王復和王悅為何也不願意這兩個人當烏茲別克人的可汗呢?
因為王復要組建烏軍團營,共計有四個團營的編制,如果烏軍有可汗,那還能被王復控制嗎?
顯然不能。
也先聽聞兩位王子蒙難的訊息,頗有點心酸的說道:“嗯,保民官去做吧,一定要宣傳到位。”
相比較信任,一個突然冒出來的白帳汗國可汗後人和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也先更信任王復。
“這是給奧斯曼國王和帖木兒國王的國書,大石。”王復將兩封國書遞給了也先。
也先拿過了那兩封國書,看都沒看就準備下印簽字,王復無奈的說道:“大石看一看。”
也先無奈的拿起了兩封國書,看了片刻說道:“不就是和帖木兒王國交好,和奧斯曼王國交惡嗎?”
和奧斯曼王國交惡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到了拔都薩萊之後,定然要和奧斯曼王國打一架。
那是立威之戰,想坐穩金帳汗國的汗位,那必然是要有軍功。
帖木兒當初稱王的時候,一直和奧斯曼的閃電蘇丹說垃圾話,最後生擒了閃電蘇丹,才開始稱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