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2/3頁)
章節報錯
季鐸是邊軍指揮使,袁彬是錦衣衛指揮使,嶽謙是京營指揮使,嶽謙是三人的頭兒。
嶽謙是于謙的嫡系,無論是廢稽戾王皇帝位,還是出使瓦剌接稽戾王回京,還是在削太上皇帝號、殺稽戾王這些大事之中,都有嶽謙的身影。
但是嶽謙應當算陛下的嫡系,因為于謙不結黨。
這三個人現在在哪?
舟山雙嶼港和岑港。
徐承宗知道了李賢的情報來源,卻閉嘴不談,南衙有人見過三人,若是出了事,豈不是怪他嘴瓢?
李賓言開口說道:“我們沒有福船。”
“我們只有戰座船五十餘艘,巡座船百餘艘,艨艟、鬥衝一千三百餘艘,海舶五千艘,密州市舶司京軍三萬、月港宣慰司京軍三萬,南衙京軍、鳳陽三衛七萬餘。”
“除了福船之外,我們的實力遠超對手。”
“要知道在永樂年間,大明朝廷是不計算艨艟、鬥衝、海舶這些船舶的,它們真的太小了。”
巔峰時候的大明水師的實力有多麼的強橫?
永樂十八年,大明水師除艨艟、鬥衝等小船以外,共有三千八百條戰船,其中1350餘艘巡坐船,1370餘艘戰座船,250遠洋寶船。
另有不計其數的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
鄭和在《鄭和碑記》中豪言:及臨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蠻寇之侵掠者,剿滅之。
並且鄭和真的做到了。
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被鄭和帶著人攻破了都城,將國王及家屬全部生擒,拿到了京師。
舊港宣慰司不法,鄭和深情了海盜陳祖義三人,一戰滅海盜五千餘人,徹底打通了航路。
而鄭和的水師能稱之為戰艦的只有二百五十餘艘的遠洋寶船。
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無敵艦隊,實際上只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
大明水師在永樂十九年,統計在冊的戰艦,約等於十個西班牙無敵艦隊。
為什麼說大明天下無敵?
因為大明真的天下無敵。
但是現在,為了攻伐舟山的海盜群,李賓言、陶瑾、馬雲、陳豫等人集結了所有海上兵力,不過只有一百五十艘能稱得上戰船的船舶。
這就是經過了二十四年興文匽武之後的結果。
李賢十分確信的說道:“失去了無敵艦隊的大明海商們,生意非常難做,因為當初恭順的番國變得面目可憎,銷聲匿跡的海盜,再次蜂起,海路被阻,商貿不通。”
徐承宗本身就有兩千餘海船,生意好不好做,徐承宗自然清楚。
李賓言敲了敲桌子,笑著說道:“陛下勵精圖治,意圖振興大明水師,我相信,在陛下的指引下,我們大明中興並不是鏡花水月!”
“我相信,日月山河永在,大明山河永固!”
王寅看著終於議事結束,大聲的說道:“眾臣接旨。”
所有人站了起來,站的筆直,李賓言走下了月臺,站在了臺下。
王寅手捧一份聖旨大聲的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纘承洪緒,統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惡,普欲包荒。”
“屬者元末餘孽,猥以下隸,敢發難端,竊據商封,役屬諸島。遂興薦食之志,窺我內附之邦,伊歧昌國府之間,鯨鯢四起,樂浪玄菟之境。”
“人民離散,軍民困頓,馳章告急,請兵前往。”
“命四威團營都指揮陶瑾掛徵夷將軍印,平江伯陳豫掛徵夷副將軍印,月港番都指揮馬雲掛徵夷副將軍印,都督範雄、董興為左右參將。”
“江南巡撫李賢總督徵夷軍務,林聰、王巹參贊軍機,中官王寅、王瑾監軍,御史張海、丁宣紀功。”
“率密州、寧波、月港市舶司水師,京營及鳳陽三衛、南京諸處大軍討舟山倭亂。”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茲用佈告天下,鹹聞使知,欽此。”
印綬火牌,在中官手中,不斷的發給了在場的軍將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