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1/3頁)
章節報錯
“銅錢小而分量重,商賈轉易,錢重道遠,不能多致,頗不便,故用鹽引。”于謙直接點出了為何商賈們要用鹽引當做大額商品交易的原因。
禮部尚書胡濙點了點桌子說道:“禁民間,不得以金銀貨物交易,違者罪之。”
這是朱元璋的祖訓,不得以金銀做貨幣進行交易,違反者罪之。
胡濙在提醒大家,這又是一條祖宗的決定。
祖制不可違。
戶部尚書金濂眉頭一皺說道:“正統四年,敕諭,南京及在外文武官吏俸米、軍人月糧,近為糧儲不敷,減分支給,以鈔折充。”
“正統十三年,某就曾上奏,鈔法久不行,新鈔一貫,時估不過十錢,舊鈔僅一二錢!甚至積之市肆,過者不顧。”
“面值一貫的鈔,僅僅價值一個銅板,堆積在市集之上,過往之人,連撿都懶得撿!”
“這只是正統年間嗎?建文四年、永樂三年、宣德七年、宣德九年,屢次折鈔!”
金濂說完這句話,便不再言語,整個朝堂之上,一片安靜。
金濂發言非常大膽,雖然他是拿著正統年間說事,但其實月糧折鈔這件事,在洪武年間就開始了。
大明寶鈔怎麼被玩廢掉的?
宗族禮法,皇明祖訓。
馳用金銀之禁,這個違背祖宗的決定,只能朱祁鈺來做。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朕來說兩句。”
“首先紙鈔廢弛之事,並非我大明獨有,比如北宋末年,宋徽宗時,大觀三年,改四川交子務為錢引務,改交子為錢引,舊交子皆毋得兌換現錢。”
交子,就是一種四川的紙鈔,唐末到五代十國的戰亂對蜀中影響不大,蜀中極其發達,四川的錢不夠用,就出現了交子這種紙鈔。
宋徽宗趙佶,將交子改為錢引,舊鈔不得兌換為大觀三年的錢引。
“宣和三年,因為方臘在江南民亂之事,以軍食不繼,增印錢引六十三萬緡,而後在宣和四年,以相同的理由,便宜增錢引三百萬緡市軍儲。”
“錢引自此廢了。”
宣和這個年號,也是宋徽宗,宋徽宗屢次超發錢引,直接將錢引制度個玩壞了。
朱祁鎮是不知道大明的鹽引當做貨幣使用,他要是知道,不知道要超發多少。
朱祁鈺再次說道:“朕不得不承認,大明的大明寶鈔,現在的確是廢紙一張,禮部、戶部,可以擬詔廢鈔了。”
“不廢不行啊,百姓們都不認了,商賈們也不認了,只有朝廷認,能管用嗎?”
“廢了吧。”
朱祁鈺宣佈了第一件事,廢大明寶鈔。
這玩意兒不能再印了,那不是貨幣。
那是因為這片土地上,勤勞的人們創造了無數的財富,大明寶鈔就是一種沒有成本的,純粹的對下剝盤的道具。
正如金濂所言,不廢鈔,也是置於鬧市,連看一眼都懶得看。
廢鈔勢在必行,也是大勢所趨,不廢鈔新貨幣政策無法推行。
胡濙和金濂互相看了一眼,俯首說道:“臣等領命。”
朱祁鈺繼續說道:“杜牧二十三歲過阿房宮遺址感慨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彼時彼刻,正如此時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