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體上天好生之心,一視同仁,無間遠邇。”

“乃者福建、浙江、湖廣、廣東、貴州等處頑民,反叛劫掠鄉村為盜不已。究其所由,皆因有司不能撫治所致。”

陳懋聽完第一段話,長長的鬆了口氣,這算是給閩南民亂定了個調兒。

這個定調,可非比尋常,涉及到了以後徵南大軍的軍事安排,到底是對農民軍趕盡殺絕,還是對他們網開一面,招撫為主。

福建都快打爛了,再打下去,怕是民亂,要經久不息了。

定調的是有司不能撫治導致,並沒有怪到老百姓的頭上去。

這就為之後的撫治工作行了方便之道。

“朕即位之初,已嘗大赦天下,尚慮謀反、大逆,赦所不原者,無由自新官兵累歲誅殺不已。”

“非朕體天好生之意,茲特頒恩自詔書到日,凡常赦所不原者,不分首從鹹赦除之,悉令復業,敢有仍前負固不靖,大軍剿殺,朕不敢私。”

陳懋接過了聖旨,可算是日盼夜盼,才等到這樣的旨意。

這是一份大赦的詔書,意思非常明確,就是詔書到了,之前的事就不再追究了。

但是皇帝現在命令復業,依舊頑固不化的人,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大軍進剿,格殺勿論了。

算是皇帝對閩南平定民亂做出了指導性的意見。

這是自陛下登基之後,第二次特赦閩南民亂的詔書,而且說的是有司導致。

這有司是誰?

李永昌掏出了第二份詔書,高聲喊道:“福建左布政使宋彰、右布政使孫昂、左參政彭森、左參議金敬、右參議徐傑、按察使方冊、副使邵宏譽、高敏,僉事董應軫、王迪況,真坐匿賊不即奏,當斬。”

“巡督海道右參政周禮、提督屯種僉事馬嵩、巡視銀場僉事王驥、坐守備不設,當充軍。”

“至是遇赦不赦,彰、昂、森、敬、禮、傑、冊、敏,等人,押解歸京,等待查補。”

“宏、譽、應、軫、迪、真、嵩、驥俱充軍,戴罪立功。”

“欽此。”

陳懋上奏雖然字字句句都在罵閩南刁民,卻是處處都是為閩南百姓迴護,比如處罰這一干人等,就是陳懋在奏疏的裡的要求。

“謝陛下隆恩。”陳懋替閩南百姓接下了這道聖旨。

李永昌從袖子裡拿出了一份敕諭,遞給了陳懋,十分鄭重的說道:“臨行前,陛下反覆交代,此事務必盡心。”

陳懋拿起了那封敕喻,面色凝重的拆開,越看面色越是凝重。

“臣,定不負皇命!”陳懋恭恭敬敬的說道。

李永昌再次說道:“還有福建兵禍導致民不聊生,陛下有好生之德,引祖訓,凡歲災,盡蠲二稅,且貸以米。還請寧陽侯多多費心,守土安民之事,乃是國朝社稷之大事。”

“戶部已經遞了奏疏,沒幾日聖旨就到了。”

陳懋深吸一口氣大聲的喊道:“臣替福建百姓,叩謝陛下皇恩!”